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从《论语》的命名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关于《论语》的命名,迄今为止有不同的几种说法,本文把这几种不同的说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2.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进入各学科的教学领域,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课堂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需要认真解决。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对于汉语词汇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促使汉语新词的不断产生,可以引起汉语词义的产生或消亡,一些经济现象的淘汰会导致一些汉语旧词的消亡.同时,汉语词汇对于我国社会经济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我们要极力发挥汉语词汇的积极反作用,尽量避免其消极反作用,从而大力推进现阶段的经济建设.为了避免汉语词汇对于经济建设的不利影响,我们要不断加强汉语词汇的规范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上古时.汉语就出现了诸多称数法.到了中古,汉语的称数法又进一步发展演变。《颜氏家训》中整数和零数有着不同的称数法。在这些称数法中,主要使用数量词,也使用非数量词,这些词语在称数时又有着不同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5.
《颜氏家训》里有大量的被动句,这些被动句有不同的类型。从总体上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一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其中,有形式标志被动句中,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这类被动句可分为"蒙"字类被动句、"可"字类被动句、"于"字句、"见"字句、"被"字句、"为"字句等。这些被动句基本体现了古汉语被动句的特征,也基本反映了南北朝时汉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教学内容、难点以及师生共同面对的一些问题,都是应该很好探讨的。  相似文献   
7.
古代涉"工匠"义的词语,名词较多,主要由单音词和双音词构成,其中双音词占绝大部分。由于受语言表达精确性和经济性的双重作用以及语言约定俗成规则的影响,古代涉"工匠"义名词一直处于一个发展与更替的动态系统之中,有的词语出现较早,有的出现相对较晚,有的逐渐消失,有的则直到清代甚至现代汉语中仍见使用。在现代汉语中,"工"、"匠"、"工匠"等仍见使用,但"工"、"匠"已经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以合成词的形式出现,"工匠"一词已经成为取代其他词语而独立广泛使用的最主要的涉"工匠"义词语。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高三年级考场作文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意在了解高三学生考场作文写作的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引起反思,研究对策。现状:学生喜欢语文的较多,语文成绩优秀的却很少,作文得高分的也很少,绝大多数学生作文得分一般甚至很低。反思:一、过重的学业压力让学生缺乏写作素材以及知识的积累,导致作文题材陈旧,内容空洞,语言平淡。二、作文教学缺乏切实有效的指导,学生缺乏基本的写作技巧。三、目前的教学模式以及评价机制不利于作文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教学背景本学期南京市开始进入新课改,高一年级使用的是苏教版的教材。第一专题是《向青春举杯》。在教授第一板块《吟诵青春》时,我发现,学生往往容易浮在文本表面,根据教参的讲解,人云亦云,架空分析,不会品读文本。今年的高一学生,初中时使用的也是苏教版课改教材,按说应该能衔接起来,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问题的发现在上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问:本词结尾部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该怎样理解?有的学生说表达了毛泽东要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有的说是表达自己克服困难的决心,说的都很有道理。我又深一层问:“你是…  相似文献   
10.
《碧岩录》是研究近代汉语特别是唐宋时期词汇的珍贵材料,尤其是复音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碧岩录》中的联合式复音词进行考察,主要从语义、词性、词序三个方面对联合式复音词的结构特点和发展情况进行描写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碧岩录》中的联合式复音词内部结构与前期相比有了很大发展;存在众多的同素异序词;产生了一批新词新义;有些复音词传至现代汉语,词义、词性、词形方面有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