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段一:将多种材料在水中“混合”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需要将一种或几种物体与其他物体混合在一起,例如冲糖水、炒菜等。物体混合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混合后的物体还能分离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食盐、高锰酸钾、铁粉、锯末、沙等物体,同学们也带来了自己想研究的物体。把这些物体分别放入水中,用小棒搅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把你们预测的结果记录在“预计的现象”一栏里。犤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他们可以根据这些积累对问题进行猜想和预测。猜测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一致,可以使学生获得满足感,体验成…  相似文献   
2.
小议数感     
彭金荣 《江西教育》2003,(23):23-23
什么是数感?举个例子说:当你进入一个朋友家的客厅,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这个客厅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当你进入某个会场,你会不由自主地把会场的座位和今天到会的人数做一个比较,估计出一个上坐率。我想这就是数感吧!数感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进行数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将数学问  相似文献   
3.
关于如何学习《商业企业管理》的几点建议──河北经贸大学贸经系彭金荣,郜振廷在经历连续几年的自学考试后,《商业企业管理》这一科目的自学考试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值得引起各方面的注意与重视。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第一,考生自信心不足。近几届《商业企业管理》考...  相似文献   
4.
李斯特的经济学理论与近代德国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年)是19世纪德国颇有影响的经济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历史学派的直接先躯者。本文就李斯特的经济学理论与近代德国崛起的关系问题,作一尝试性探讨。一李斯特出身于德国罗伊特林根城的一个皮革匠家庭,经自学通过国家官吏考试,于1806年在当时的符登堡王国政府中供职,1816年晋升为副部长,翌年受聘为杜宾根大学行政学、政治学和经济学教授。因其在任职期间抨击政治腐败,1819年被解聘。同年,他组织了“德国工商业者协会”(该会旨  相似文献   
5.
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小学自然教学》1997年第3期,拿来便迫不急待地读起来。 其中在《实验与制作》一栏中,我读到了山东王立贤老师的《我对〈热传导〉实验的探索》一文,引起了我对《热传导》实验的探索过程的回忆: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文章侧重考察了“入世”对中国产业提出的挑战,并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研究了如何迎接挑战,避险求强.重点就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经济,加快科技进步及创新等方面做了前瞻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为加快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各地重点建设项目工程逐年增多。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为国家建设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经济学史是我国新兴的一门学科,尚有许多亟待开掘的地方。社会主义经济稳定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史就属于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社会主义经济稳定理论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市场供给平衡以及经济稳定与发展、改革的关系等问题。把这些内容概括为经济稳定理论虽然为时不长,但有关这些问题的认识却已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研究这些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有益于本学  相似文献   
9.
台湾防治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政策及其启示彭金荣二战之后,如何做到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又防治严重通货膨胀的发生,成为经济落后国家在建设现代化进程中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从已实现经济起飞的国家与地区的实践看,有的长期呈现高增长速度与高通胀率相伴随的状态,但也...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性质是通过观察实验得来的。在做课前准备时,我采用课文中的实验方法,效果不理想。有一次,烧杯被烧炸了,蜡烛依然未灭。我仔细分析教材,认为这个观察实验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观察到当二氧化碳沿烧杯壁进入烧杯中时,烧杯中的蜡烛会熄灭,而且低的先灭,高的后灭,而不是考察二氧化碳量的多少。于是我对实验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