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了解煤矸石中重金属(Cr、Pb、Ni、Cu、Cd、As)的潜在危害以及溶出机理,以新密市米村矿、焦作市中马村为例,采用BCR连续提取法进行不同粒级、不同风化程度矸石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1)米村矿区的煤矸石Cr、As主要形态为残渣态,Ni的主要形态为可交换态和残渣态,Cu的主要形态是残渣态和氧化态,Cd氧化态含量低,交换态和还原态含量差别不大,Pb主要形态是还原态。2)矸石中Cu在0.25mm的矸石中含量最高;As、Ni在2mm的矸石中含量最高。3)中马村矿各重金属的主要形态是交换态、氧化态和残渣态,其中残渣态在Ni、Pb、As、Cd中含量超过了50%;Ni的可交换态、氧化态比例较高;Cu的可交换态和氧化态含量较高。4)通过与中国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地壳丰度、河南土壤背景值进行对比,Ni、Cd、Cu、As、Pb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环境潜在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省焦作市中马村矿、赵固一矿的煤矸石作为研究对象,对煤矸石进行动态淋滤实验,从而对煤矸石中重金属的溶出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中马村样品在浸泡实验的溶出液中Ni、As两种元素达到了地下水三类、五类标准,对地下水存在污染风险,不适合作为地下填充物或者地下塌陷区填充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