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盆栽实验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在两种土壤基质的豆科草本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对水分胁迫和丛枝菌根真菌的响应。水分处理为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和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55%),菌根真菌处理为接种和不接种处理。结果表明,水分和基质均影响菌根真菌的侵染率,水分胁迫降低侵染率,条件较好的基质1菌根真菌的侵染率明显高于条件较差的基质2。两种基质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都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P<0.05)但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鸡眼草的分枝数和提高了鸡眼草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干旱胁迫处理,基质1下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效果为4.29%,而基质2下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效果为11.29%。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的发展对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高速公路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对沿途生态系统(尤其是其中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及地质状况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本文论述了高速公路建设对自然生境、本土植物群落、野生动物等的影响,例举了高速公路建设在导致边坡裸露、诱发地质灾害、引起生物生境破碎、破坏生物生存系统连续性的负面影响,提出高速公路的建设可能导致路域生态系统生物组分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群落演替方向发生改变和诱发大规模病虫害爆发,特别指出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营运将对路域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的生活行为(包括觅食、迁徙及繁殖)乃至植物的传粉等均有可能会受到影响,指出生物廊道设计在维护路域生态系统生态学功能和系统稳定性方面的功能,提出生态高速公路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生物廊道的新理念。在综述国内外高速公路生物廊道设计和结合作者亲身参与生态高速公路生物廊道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廊道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岩质边坡植被重建后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方帅  徐礼根 《科技通报》2009,25(4):503-509,514
边坡是在公路和矿山等建设中产生的裸露坡面,边坡植被则是在这些坡面上人为重建的护坡植物群落.虽关于高速公路建设和采矿等对周边环境的生态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专门针对岩质边坡植被修复后的生态评价标准则鲜有报导.本文结合我国公路和矿山边坡复绿工程的实践经验,初步构建了岩质边坡植被重建后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将该体系划分为五个层次:边坡植物个体与环境的评价、边坡植物种群水平的评价、边坡植物群落水平的评价、边坡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评价,以及边坡景观尺度的评价,通过贡献权重将这些指标进行整合得出边坡修复植被的生态评价得分.该评价体系有易操作、针对性强、综合性高、时空跨度广等特点,能弥补当前我国边坡植被修复工程效果评价中生态评价标准之欠缺.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推进我国公路和绿色矿山生态边坡的顺利发展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