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地质学基础"实验教学有辅助和深化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而目前存在实验内容过于简单、实验形式单一、实践性较差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认为通过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形式、实验考核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实验改革,实验教学质量获得了提高,强化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特别是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内地兄弟省市的大力帮助下,那曲地区科技事业迅速蓬勃壮大,为那曲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那曲科技发展回顾那曲科技事业在自治区科技厅、科协和援藏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从无科技管理机构,无科研人员到现在科技事业欣欣向荣,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根据近40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灾害、植被与土地利用变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温度、干湿、极端旱涝等的变化特征,以及历史农耕发展对土地覆被的改变和垦殖率变化的总体趋势;并从长期变化视角简要讨论了这些变化与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决口改道的宏观关系。主要结论有: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温度与干湿呈显著多尺度周期波动,且中游和下游地区的干湿变化并不完全同步;极端旱涝发生频率存在阶段性差异。至公元初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已被开发为一个垦殖范围与今相近的农业区,其自然植被分布极为有限,且其后的农耕垦殖强度虽有大幅波动,但总体呈增加趋势。上述因素变化相互交织影响了黄河中、下游水沙输送平衡、河道淤积和河床稳定,是引发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重现“筑堤—淤积—悬河—决口改道”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这些认识可为进一步科学理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环境变化规律及其与下游地区河流安澜的关系提供历史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