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9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曹林 《青年记者》2004,(10):76-76
阿多诺说: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同样,一场灭绝人性、死伤惨重的灾难后,任何嫁接于其上的娱乐和商业也是野蛮的。  相似文献   
3.
笔者一向认为,经得起“怀疑”这个程序证伪的东西才是靠得住的东西——所谓真金不怕火炼,“怀疑”就是炼金的火。虽然很多时候“怀疑”让人讨厌,让人避之惟恐不及。 《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草案)第四稿已于日前完成,近期内将提交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个条例一个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对新闻舆论监督进行了明确规定,创新地提出了“记者有怀疑权”这一理念:新闻记者在预防职务犯罪采访工作中享有知情权、合理怀疑权、批评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任何单位和履行职务的人员应当配合、支持,自觉地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面对各种夺人眼球的新闻,既不易感,也不无感,而是在保持敏感的同时有自己独立冷静的判断. 对待热点新闻,朋友圈里有两种人,两种态度对比着看挺好玩的. 一种人,感动点和兴趣点极低,什么新闻都能大惊小怪一番,我把这种人叫“新闻易感人群”,轻易感动轻易激动,轻易被激怒,轻易被吓住,轻易热血沸腾,轻易被诱导,又轻易地遗忘健忘,沉浸到新的热点中,容易被只是个案的新闻热点触发感慨.“新闻易感人群”有一个共性,就是缺乏坚定的不可动摇的信念,没有对个案和普遍问题的区分能力,情绪容易被牵着走,爱跟凤,易摇摆,见风就是雨,在此起彼伏的热点中一惊一乍,只会大发感慨,而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看到“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的新闻,就感慨以后再也不去野生动物园了,感慨别跟易怒的女人交朋友;看到哪个名人猝死,根本不看原因,就感慨“千万别拿命换钱”.  相似文献   
5.
曹林 《学习之友》2011,(1):14-15
66岁的政协委员张维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批评“硬凑排比句”的官场文风:现在的讲话咬文嚼字,硬凑排比句,谁能记住这么多排比句?  相似文献   
6.
火花     
曹林 《学习之友》2011,(5):14-14
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汪中求【摘自《细节决定成败》一书]  相似文献   
7.
我不是一个体育迷,平常很少看体育比赛,但忍不住围观了一下里约奥运会上男篮1/4决赛澳大利亚与立陶宛的比赛.虽然没有中国队,但有让人充满好奇的“度秘”.百度人工智能“度秘”奥运会期间成功解说多场篮球赛事,引起了著名解说员杨毅的注意,下战书约战“度秘”.我关心“度秘”,不仅出于对人工智能的好奇,对人机大战的围观冲动,更出于一份作为媒体人和评论员的焦虑.很多唱衰传统媒体的人称,人工智能未来将取代很多媒体人的岗位.“饭碗”都要被“度秘”之类的抢了,能不焦虑吗?  相似文献   
8.
没有内容生产力,到哪里都会被当成“人手”,跳一次贬一次值. 前段时间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被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媒体从事评论工作多年,在人员流动率高的媒体圈,这样坚持不容易,您是否考虑过‘转型’?”我明白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问:纸媒不景气,为什么还不赶紧跳槽换个工作?  相似文献   
9.
策划人语: 进入7月,又一届大学生面临着告别大学校园,他们将踏上社会的第一步.因为就业形势的严峻,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喜怒哀乐都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在祝福这些年轻人的时候,我们也注意到,今年的就业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大学生和农民工抢饭碗、研究生考工人、博士参加自考、大学生待遇被压低,这些看似偶然的现象背后都有着某种必然,如果我们的大学能培养出有就业力的学生,毕业了能直接去各个行业工作,那大学生就不必去和农民工抢饭碗,博士生对自考课程的学习也可以在大学内完成,如果大学生能做的工作是别人无法替代的,用人单位也不敢压低薪酬了.  相似文献   
10.
柔软的障碍     
当尖叫的飞鸟逃离黑色的天空 人们沉寂无言 我的血因等待而疼痛 ——《暴雨将至》 一、这不是我的都市 一个喧闹的都市不是散文,好像网路上一块又一块的帖子。 我生长在这个地方,高楼也在这里生长得很高。我看到女人们漂亮起来,乳房膨胀起来,每一根飘扬的发梢暧昧起来。恍惚一切与我无关,我流离在城市的边缘津津有味地看。如果你在这个城市一个叫无影山的地方看到某个低垂着头走路的人,那有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