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利策新闻奖与美国的新闻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4月5日,美国乃至全球新闻从业者的无数目光再次从四面八方聚集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这一天,第90届普利策新闻奖又一次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程序纷繁的评比活动终于尘埃落定,14项大奖各归其主。普利策新闻奖自1917年由世界著名报人、报业大亨约色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1847-1911)创办至今已整整走过了90个年头。90年来,它代表了“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①,并被视作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普利策新闻奖可以说是美国新闻界的诺贝尔奖,它在美国乃至全世界新闻界都享有很高的威望。每年的4月份,几乎每个国家的传媒…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名记者埃德加·斯诺(1905-1972)的百年诞辰。纪念这位中国人民爱戴的美国记者,首先就会想起他对中国的报道。他写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因其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革命斗争的史实,而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出版,至今仍被中外新闻学者视为新闻报道的经典之作。一位记者因关心、报道别国的事件而获得如此高的声誉,在世界新闻史上并不多见。斯诺的卓越成就的取得并不是偶然的,透过他记者职业生涯的始末,可以看出,他的成功与他具备的优良品质息息相关,甚至从某种意义可以说,是他的卓而不凡的品行成就了他。吸取其营养,对提高当代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品质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黄型报道自上世纪30-40年代延安整风前后在我国诞生以来,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典型报道在中国决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普通的新闻报道方式,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它的影响已渗入到我们的几乎所有行业。它也不仅仅是我们党和政府宣传政策、工作、引导舆论、激励民心的重要手段,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寻求行动指导、精神激励、理想启迪、人生观教育、情操陶冶的重要渠道。但同时,也因为它与政策结合得如此之密.对党政国策影响如此之巨,在国家的政策出现几次重大失误时,  相似文献   
4.
"公共领域"的网络视景及其适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学界对网络"公共领域"命题的讨论大多集中于博客、网络论坛和网络时评等视阈内,且嘉许有余,反思不足.在用"公共领域"概念的传统核心价值范式检视当下中国网络媒体基本状貌之后,本文认为,所谓的网络"公共领域"既不是哈贝马斯理想中的公共领域,也不是他所批判的伪公共领域,而是一种"半公共领域"形态,其现实境况与理性公共领域之诉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期,关注其经济发展模式,反映与引导经济发展中的社情民意,一时成为各家媒体竞相争艳的栏目奇葩。无论纸质抑或电子媒体,经济评论都开始成为影响经济舆情、促推社会和谐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本文以央视《今日观察》为例对当前我国经济评论类节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场域理论视野下弱势群体媒介势弱的形成及其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的产生同然是经济、文化、法律等场域等多重社会场域合力"结构"出来的,但我们无法忽视新闻(媒介)场域在其中的活跃身影与密切介入."场域理论"已经成为当前文化批判研究的新范式,借用法国已故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理论,作为检视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媒介"势弱"成因及治理的分析工具,不失为新闻界回应时代实践需求、敏于担承社会责任的尚善之举.  相似文献   
7.
朱清河  李靖 《当代传播》2008,(6):106-107
《南方人物周刊》的成功,不但给人物类期刊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且也给传统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板。它的“典型”人物报道不同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因此称之为非典型性典型人物报道。本文从该刊“典型”人物报道的人物选取多元化、文本表述多样性、专题报道整合性等的角度来阐释这种非传统典型人物报道方式的新景观,力图为传统典型报道改进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闻媒体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呈现出可喜的新面貌和新走势,使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模式有了新突破,表现在:以“及时性”取代“时机性”;“以人为本”置换“以宣传为本”;“家丑不可外扬”变为“有丑不怕可外扬”;“传统媒体一家独大”走向“新媒体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9.
廖承志(1908.9.25.~1983.6.10)曾长期致力于外事和统战工作,为团结侨胞、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人所共知的;但作为新闻工作领导者,尤其是在延安时期,曾参与陕北新华社和《解放》周刊的创办工作、在香港创办《华商报》等多种救亡报刊,担任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却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10.
廖承志(1908.9.25—1983.6.10)曾长期致力于外事和统战工作,为团结侨胞、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人所共知的;但作为新闻工作领导者,尤其是在延安时期,曾参与陕北新华社和《解放》周刊的创办工作,在香港创办《华商报》等多种救亡报刊,担任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却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