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我国耕地利用的若干重大因素及对策调整思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我国耕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多种因素正在对耕地利用施加有利、不利的影响。该文分析了全球环境、社会经济、粮食安全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及其给耕地利用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耕地利用对策的调整思路:1、适当缩减耕地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劣质耕地,诱导耕地分布重心向东、向南回移、明显提升耕地环境背景质量,进一步巩固嫩江平原、三江平原、淮北低平原、江淮地区、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四川盆地等粮食主产区的产粮地位;2、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主产区土地整理、调动主产区农民从事口粮生产的积极性;3、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安排耕地用途,诱导各地长期、稳定生产最具优势的品种,从而形成主要农产品的优势产区。  相似文献   
2.
1.使用仪器和试剂——先查后用。 2.装配联结仪器时——先主后辅、先下后上、先左后右。(拆卸时相反。) 3.洗涤仪器时——先冷却后洗涤、先外后内。 4.制取气体时-先作气密性检查后装加试剂  相似文献   
3.
《宋人轶事汇编》卷八载“范文正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与,乃献诗曰:‘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即荐之。”据此,这两句俗谚源出这么一个故事。“近水”二句口耳相传已近千年,《人民日报》1983年8月15日第三版《“吴老别”的故事》中提到管户口的老吴不为儿媳的户口开后门,写道:“老吴总是摇头说:‘咱要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群众背后不戮断咱脊梁骨才怪哩!’”此例即是一证。诗句成为俗谚者不少,宋陆游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今世所道  相似文献   
4.
尝读王维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何其寂寞之至也?年事稍长,知从事所谓“冷门”学科的人,常有“独坐幽篁”的寂寞之感。以语言学和文学为例,语言学比文学“冷”,其中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尤“冷”,颇有“深林人不知”之况。冷与热是相对的。近几年语言学又热起来了。国外语言学近二、三十年来发展迅  相似文献   
5.
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持续利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产权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产权制度对经济效率至关重要的影响决定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分析产权制度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以可持续土地利用为目标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宋郭若虚《图书见闻志》载唐人阎立本观摩张僧繇画迹事,颇发人兴味。“唐阎立本,至荆州观张僧繇旧迹,曰:‘定得虚名耳。’明日又往,曰:‘犹是近代高手。’明日往,曰:‘名下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余日,不能去。”张僧繇南朝梁人,早于阎立本约百年,自是画坛高手,一代名师。阎立本不盲信盲从,必亲历为验。第一天观摩,得出“定得虚名”的印象;第二天看出了味道,作出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吴江市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土地整理是对土地现状利用方式的调整和治理。本文从土地整理的内涵出发,对土地整理的理念依据及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而后针对吴江市的土地整理实践,论述了其土地整理的程序、土地整理的实际运作模式,并展望了其土地整理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荒山荒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开发整治模式,为该省发展“持续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分析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该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背景,阐述了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层次目标和影响因素,重点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利用数量、质量、效率3个方面的关键问题,提出包括内涵型土地开发模式、立体化土地利用方式、主动型土地保护策略和诱致性土地管理机制的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锡常地区作为我国传统的人口密集区和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区,土地利用历史悠久。1980年以来, 苏锡常地区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引起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的相应变化。本文利用1980年、1995年和2000年的Landsat TM数据对苏锡常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测量,取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对苏锡常地区1980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得到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为协调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定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体系、促进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980年~2000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受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但主要是受社会经济政策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