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德格尔对近代形而上学之数学筹划本质的揭示是围绕物的问题也就是近代自然科学或形而上学对物之物性的本质规定来展开和探讨的.在他看来,近代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是数学的东西或数学筹划,它由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所奠定,并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之基本思想的决定性推动下,成为近代形而上学的本质特征,由此使得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如此追问物之物性的方式得以可能和成为必然,真正的绝对的知识就是纯粹出自“我思”亦即理性的先天知识,它是物之物性乃至一切存在规定的引线和尺度.数学筹划不仅是近代思想的核心,而且直到今天还支配着实证科学的研究,海德格尔质疑数学筹划的自足性基础并试图从源始的生存论存在论角度重新揭示之,我们在今天仍然没有足够严肃地回应海德格尔的这一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
维贝克的"道德物化"思想探讨技术物的道德相关性问题,技术物在何种意义上具有道德功能或意蕴,需要基于技术调节理论才能被根本理解,而后现象学是理解技术调节理论之不可或缺的路径或基础。唐·伊德的后现象学技术意向性理论揭示了技术对于人之意向性构成的重要作用,由此表明技术在人与世界之关系的建构中并不只是中立的工具或手段,而是调节着人的知觉、理解与行动。维贝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技术意向性对于人的道德主体性的建构作用,并提出了基于人-技关系的"复合意向性"或"杂交意向性"概念,由此奠定了"道德物化"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