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南海北部早第三纪流沙港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South China Sea, including Tonkin Gulf, Hainan lsland, Leizhon Peninsula and some basin of Guangdong  Province,  Paleogene  deposits  are composed of three formations: the Weizhon, the Liushagang and the Changliu forma- tions arranged in descending order.  The paper on the palynoflora of the Weizhon Formation (early and middle Oligocene) is in press[2].  This paper deals only with the palynoflora of the Liushagang Formation, with may be divided into four main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represented by Monocolpollenites tranquillus and Crassoretitri- letes sp., assigned to early Eocene The second stage is characterized by Salixipollenites, Momipites triletipollenites and Operculumpollis.  Its age is middle Eocene.  The third stage is dominated by some species of Quercoidites  and  Ulmipollenites  and  also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Platycaryapollenites  and Prominangularia  dogying- ensis, This sporo-pollen assemblage suggests a late Eocene in age.  The fouth stage is marked by profusion of some alga of brockish water, such as Rugasphera corrugia, Granodiscus gronulatus and some pollen types  of  Liquidambarpollenites   minutus, Multiporopollenites puctatus and Tricolporopollenites minutus.  The age of the last stage is assigned to early oliocene.       In generaly, the palynoflora of the Liushagang Formation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Weizhou Formation.  The main types of spores and pollen are common with those found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of the same age, while the Weizhou Formation has many elements common both in this region and Borneo.       During Eocene and early Oligocene this area was  of continental  phase with brackish basins. At the beginning the climate was rather moist and hot, but then itbecame moist and warmtemperate.  相似文献   
2.
建筑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较普遍,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正确分析原因、切实加以防治十分必要.十分迫切.主要探讨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分析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遇夏季多雨季节,气温高、雨水多,这些不利因素给我们的施工造成了许多困难。这一时期的建筑工程搞好防雨施工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4.
《匈牙利狂想曲》(匈牙利语:Magyar rhapsodies)共十九首,由弗兰兹·李斯特以当时匈牙利民歌音调为主题于1846-1853年、1882年以及1885年期间所编写。这些作品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以当地匈牙利人民的民歌及舞蹈等生活特点为基础进行编写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是匈牙利人民真实的生活写照。《匈牙利狂想曲》第七号作于1847年,于1853年在维也纳出版,是李斯特献给费利·欧尔吉男爵的作品。以大胆而哀伤的吉普赛形式开始,结束在节奏感强烈的低音区域和弦上,带给演奏及鉴赏者无穷的热情,给予人们不竭的积极、向上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李明兴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189+191-189,191
在声乐考试中,怯场问题是每个考生都曾出现过的问题,本文从声乐考试怯场产生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办法,求得学生在声乐考试中发挥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北部湾东北部、雷州半岛、涠洲岛及海南岛北部十几口钻井中涠洲组 孢粉工作的总结。在涠洲组中共见113种孢粉类型,其中大部分为欧亚及北美 第三纪、尤其是渐新世孢粉区系成分,同时也出现加里曼丹岛渐新世-早中新世 区系的一些重要分子。这表明沉积时期本地区与加里曼丹岛有陆地相通或在地 理位置上较今日为近,植物能相互迁移。  印度第三纪孢粉区系与涠洲组区系相 似性拉少,仅出现少数相似类型(水蕨孢子、松科花粉),说明虽然自印度次大陆 与欧亚大陆相遇后,这两地区的植物有了相互迁移的可能,但是直到渐新世,这 种迁移的规模还是很有限的,迁移到印度的植物所产生孢粉类型在印度发展的 高峰可能较欧亚大陆为晚。 从孢粉所反映的生态条件看,陆生及淡水植物多,而海产植物(如红树林)及 藻类很少。这说明当时北部湾可能为陆地,与雷州半岛等地连成一个内陆凹陷。 大量温带及山地针叶植物花粉及少量热带低地植物花粉的出现表明本地区附近 曾有大面积山地。    从孢粉组合上看,涠洲组形成的时代为渐新世。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设备类型,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作为信息革命的重要标志,计算机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但是,对于计算机技术来说,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应该和社会的发展程度相关。因此,计算机系统的性能需要不断进行分析和调试,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处理。这样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将计算机的性能发挥到最优,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本文中主要对计算机性能的分析和调试方式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明兴 《内江科技》2013,34(1):196+19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自己的实践教学的研究方法,从知识更新、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手段,来提高农村中学篮球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