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课件为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的动画演示 ,通过拖动燃烧的蜡烛 ,改变物距 ,演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规律 ,其制作过程为 :一、设置文件属性新建一个 Flash文件 ,设置文件属性 ,动画的尺寸(6 40× 4 80像素 ) ,背景颜色 (蓝白渐变填充色 )等 .二、制作燃烧的“蜡烛”动画片符号燃烧的蜡烛是由蜡烛及燃烧的火焰组成的 ,其中蜡烛是一个正方形 ,为了使其有一定的立体效果 ,我们为其填充红—黄—红的渐变填充色 .燃烧的火焰是一个近似桃形的不规则图形 ,为了使其具有动态的燃烧效果 ,我们用 5帧稍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运用多元智能课程教学项目设计方法提高大学课程教学实效性,就是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增强大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笔者认为运用多元智能课程教学项目设计来提高大学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是多元智能课程教学项目设计的目标、情景、升华.文章将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的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多元智能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和过程,最终检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设计的项目可以很好地提高大学课程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长株潭地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基础课”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大班教学,“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绝大部分“基础课”教师喜欢自己的“基础课”教学工作,“基础课”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教学互动的注重还不够,基于调查提出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课件为“凹透镜成像”的动画演示,通过拖动燃烧的蜡烛,改变物距,演示物体通过凹透镜所成的像,帮助学生理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及规律,其制作过程为:  相似文献   
5.
虽说现在的硬盘容量都非常大,对课件瘦身减少其区区几十KB甚至几MB根本不放在眼里。似乎“课件瘦身”没有什么必要。可考虑到备份、拷贝、管理和网络传送课件等问题,对课件进行瘦身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下面将一些可以使课件件变小的瘦身方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元智能课程教学项目设计方法提高大学课程教学实效性,就是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增强大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笔者认为运用多元智能课程教学项目设计来提高大学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是多元智能课程教学项目设计的目标、情景、升华。文章将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的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多元智能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和过程,最终检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设计的项目可以很好地提高大学课程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许多城市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文化是一种实力、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战略资本,是能带来效益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经营手段。文化资本创造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理念和新途径,用文化资本理念经营城市是城市管理的新境界。实施文化资本经营可选择个性发展战略或文化资本经营与CIS管理相结合的策略,使一个城市具有更多更独特的文化色彩,并实现城市无形资产的飞速增值。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既是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认为,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必须把“学习型”教员队伍建设放在课程建设的首位,树立“以学员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课程教学团队的创新意识,完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机制,激发课程教学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9.
“合训分流”是军委总部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合训分流”文科专业建设更是军队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新尝试.为进一步探讨“合训分流”组训方式的特点规律,本文以政治学本科专业为例,对“合训分流”文科专业建设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育人机制等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为全军院校“合训分流”文科专业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军地协同创新涉及复杂的多元主体,其利益分配、长效激励以及补偿机制等问题仍制约着军地协同创新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建立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是激励协同创新参与主体的重要途径。首先对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进行概念界定,分析构建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的必要性,构建包括补偿激励原则、补偿激励主体、补偿激励对象、补偿激励类型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并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为案例进行补偿激励机制应用分析。最后提出完善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