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认为,课程目标不应预先确定,课程内容不应是绝对客观和稳定的知识体系,课程实施不应注重灌输和阐释,所有课程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关于课程的生成性、开放性、反思性等理念,对于具有鲜明职业性和技术应用性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高等职业教育要注重课程设置由"给定"到"生成"的转变,注重课程内容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注重课程实施由"阐释"到"对话"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就要基于对学籍的管理,这是院校自我评判管理的妥善程度和教学水平的一项基础性指标。自2005年3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起高校将接受完善高校学籍管理的重要任务和要求,为学籍管理在制度层面上加大了监管力度。目前,学术界对高校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都只是在宏观下的观察与思考,并未对高校管理策略提及具体言论。高校和高职学院在教学理念、教育模式及社会分工有所不同,这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在学籍管理上区别于高校。要使高职院校蓬勃发展,学籍管理上的研究也要加大力度。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特点,深层面分析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反思与重构:后现代主义对教师角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掀起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想态度和一种思维范式。后现代主义在教育观上的解构思想,为反思和重构教师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由教师权威走向彼此平等对话,由知识传授走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习惯同一走向崇尚差异、倡导多元,这是教师角色的后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深入,高等职业教育也反馈出蓬勃发展的气势。高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培养技术性人才,为社会输送一大批优质的新的"血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下国家科技日益强盛、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竞争力也是与日俱增,社会各界都肩负着国家富强民主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多数人通过选择高职院校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做了好的铺垫。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且发展日益良好,这就要求教育的策略转变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育改革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本文将以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