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利用2001年-2010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9个代表城市近10年的每日API数据,研究了各个城市群和城市APl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并统计了每年轻度污染及以上级别的天数,结果表明:近10年三大城市群代表城市的API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京津冀城市群API最高,下降也最为明显,而珠三角城市群API最低,下降最不显著;各城市年均和季节API随纬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城市群内部距离海洋近的城市API较低;三大城市群API呈现冬春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北京和石家庄近10年年均污染天数最多,珠海污染天数最少,2001年-2008年三大城市群城市间的污染天数差距较大,2008年之后污染天数差距明显缩小,API有趋于同步的变化趋势,大气污染呈现一定的区域同质化特征。在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实施之前系统分析三大城市群近10年API的变化特征可为日后科学评价和对比两种指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气候变率较大的地区之一,其气候变化在中国、东亚及全球的气候变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选取2种不同的水平分辨率30kin和50km,对我国西北地区2001年夏季的温度和降水情况进行数值模拟,与同时段的实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式基本能反映出西北地区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情况,其中温度和降水的模拟效果均是在6月最差,并且在西北整个区域中,对于青海地区的模拟效果较差;在对气温的模拟中,分辨率的不同并没有对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总体上模拟结果产生了系统性的冷偏差;对于降水的模拟中,模拟的不同区域对于分辨率的敏感程度不同,分辨率变化对于新疆地区的模拟影响最小,内蒙和宁夏地区所受影响较大,并且分辨率提高不一定会带来模拟结果的明显改善,不同区域在不同的月份对于分辨率改变引起的模拟偏差有所不同,内蒙7月,30km分辨率下模拟偏差为8.0%,50km的偏差为43.8%;宁夏8月,30km分辨率下模拟偏差为33.0%,50km的偏差为0.9%;在进行的西北地区夏季分辨卒调整带来的温度和降水影响试验中,对于温度的模拟要优于对降水的模拟。  相似文献   
3.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模拟了2000年-2009年全国的气温及其变化,并通过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初步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模式总体上能模拟出全国的气温分布、梯度变化以及较为明显的高温中心,对中东部地区的模拟效果优于西部的青藏高原、新疆等地区。代表性气象站点2005年-2009年较2000年-2004年气温变化趋势的观测结果与模拟一致,模式具有一定的区域气候变化模拟能力。利用各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进一步模拟出气温的年度和季节变化,对东北和华北的模拟效果优于其它地区,但模式对气温的模拟存在系统性偏低现象,特别是北方地区的高温季节、西南-长江流域一线的低温季节气温偏低较为明显。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因此未来对模式模拟性能会有更高要求,在提高模式分辨率、改进模式物理化学机制,以及使用更多的地面观测资料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气候中心共同承担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课题有关研究成果。包括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趋势、空气质量模拟及应用、区域气候模拟及应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及对污染物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污染物防控措施和效果的研究进展。主要阶段性成果包括:建立了基准年典型空气污染物和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并分区域和行业综合评估了我国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趋势;利用区域气候模型对全国近十年气候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开展了典型地区的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典型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城市群)空气污染指数(API)与不同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揭示了气象因子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机理;对比分析了典型发达国家或组织和典型发展中国家的污染物防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及效果,并对未来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