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2002年岁末,来自美国、波兰的3位著名钢琴大师应邀访问了中国。他们在南宁、北京、武汉、广州等地进行了为期近半个月的教学和文化交流。期间,大师们还登台举行了演奏,让中国的观众大饱耳福、眼福。这3位享誉世界的钢琴大师分别是美国的杰罗姆‘洛温索尔、亚当·沃德尼奇和波兰的杨·科德鲁毕斯基。其中亚当·沃德尼奇和杰罗姆·洛温索尔还是世界名琴——斯坦威钢琴的专用艺术家。3位艺术家都是国际肖邦钢琴  相似文献   
2.
新诗重在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诗贵在精神,作为诗歌外在形式的韵律并非新诗的首义,新诗的音乐性不只停留在韵律这样的技术层面,而更重在情调这样的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3.
凝聚叶锦30余年艾青研究心血和激情的学术专著姊妹本《还艾青一个清白——艾青研究史料考证》和《艾青年谱长编》,通过大量鲜为人知、忠实可靠、意义非凡的"一手"资料,拓展了艾青研究的新视野,更新了艾青研究的学术方法和学术格局,叶锦因此赢得中国研究艾青生平第一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杰出作家之一,巴金研究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对巴金早期诗歌关注的文章却凤毛麟角。巴金上世纪20年代创作诗歌共计16题38首,它们是巴金研究的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他早期思想观、文学观的重要材料。本文试从巴金早期诗歌创作的动机出发,管窥巴金1920年代在诗歌创作上由早期的忧郁、寂寞和同情,到中期的呐喊、憎恶和愤怒,再到最后的积极探索阶段的三次递进的情感变化,进一步探索其早期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从“我为什么要用白话来做诗”、“在白话诗的试验室里”、“眼力最高心最细,如今何处有斯人”三个方面来重新阐明胡适对创制中国新诗的第一意义;从泛化视角回到学本体视角来“向下看”胡适的白话新诗,试图纠正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胡适白话诗论和《尝试集》所作出的诗歌外在姿态和诗歌本位意义不对称的误解;从而恢复、重现胡适白话新诗的本相。  相似文献   
6.
北岛论     
从人们对北岛的误读与隔膜及其与文学史之间达成的合谋着手,阐释了恢复“《今天》派”命名和重勘北岛文学版图之必要;以流亡为界碑,梳理了北岛流亡前的“废墟诗歌”之得失,同时从“常”与“变”之辩证关系的角度,详细地解读了北岛流亡后的“流亡诗歌”,归纳出了它们在思考诗人与母语之间的关系及其作为流亡者对祖国的深厚爱情、揭示生活与幸福的不真实性、个体话语存在之可能和难度、质疑本体论和逻辑世界、返乡的坚定指向及其困难等方面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梁小斌论     
以《少女军鼓队》、《地主研究》和《独自成俑》三书为参考对象,动态而真切地挖掘梁小斌诗写作的思想价值和审美意义,从而使人们认识到朦胧诗人梁小斌和“朦胧诗后”的梁小斌。  相似文献   
8.
论文从早期、中期和后期来考察穆旦新诗写作追求现代性过程及其表现,探讨他的研究型写作和创制“新的抒情”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谱系学的角度考察了90年代诗歌的新变.首先用"中断说"来质疑目前流行的"断裂说",同时对90年代诗歌的版图、处境、流向进行了粗略的描述;其次,着重就一些重要的写作现象,如"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 "女性写作"、"老诗人写作"、"流行歌词写作"等,进行了本质化的梳理和"文学史述"性质的总结;力求点面结合地呈现出90年代中国新诗真实的图景.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文化传统、诗学观念、审美习惯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现代中国文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传播与接受的情况各异。欧美和苏俄的情况具有代表性,如后者重现代、轻当代;重左翼、轻非左翼;重马列、轻多元;重"跟风"、轻深入。由此可见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可能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