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太史令司马谈以顾问身份随行,中途因病洛阳,不能参与“大典”,遗憾至极,竟然抱恨而卒。临终时对其子司马迁哀叹道:“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史记·太史公自序》,以下所引《史记》,只写篇名)。“封禅”系何等礼制,如此牵动人怀?秦皇、汉武汲汲于其事,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对此,本文试进一解,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
在对战略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游战略分析的一般框架。通过构建SWOT矩阵、测算影响因素强度、综合评测等步骤构建旅游战略分析的定量模型。该模型的表征值主要包括SWOT各影响因素强度系数、战略四边形及重心坐标、战略方位角、战略强度系数四个参数。最后以武陵山片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从四个表征值对实证地旅游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史记》全方位研究法的真谛,在于司马迁在他的著作里能从多方位全面地考察历史,从而为我们展示一个个深远而广阔的历史背景。这种对历史内容进行全方位拓开和研究的方法,即全方位研究法。在其研究成果的最终表述形式上,则体现为《史记》的“五体”结构。换言之,司马迁之所以创立“五体”体例,其原因在于“五体”能够全面地包容历史内容,因此,“五体”成为司马迁全方位研究法最完美的表述方式——本纪编年,以展现历史的发展进程,为全书之大纲;表谱旁行斜仁,聚纷繁史事于尺寸之中,系全书的脉络;书志总括典章经制实全书之血肉;列传详记人事乃全书之灵魂,“五体”合而观之,以往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守望四季     
11月29日 阴 人生短暂,细算来,没有多少个春夏秋冬可以等待。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研究历史时,对他之前的三千年史进行了历史的分期研究,将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并以能影响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界标,以考察每个时期历史的主要特点为标准来划分历史时期,力求使自己认识到历史自身运动的规律,看清历史的本质,使他的历史研究具有较强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居民休闲消费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消费推动了休闲产业的发展,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吸纳就业的功能。1998—2011年我国居民休闲消费和休闲产业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休闲消费与休闲产业的就业人数呈正相关;在休闲产业中,旅游业的就业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美容休闲业、餐饮休闲业、文化娱乐休闲业和体育休闲业。因此,我国应倡导科学的休闲消费观念,根据居民休闲消费的需求,制订相应的休闲产业政策,构建合理的产业布局,鼓励和扩大居民休闲消费,促进休闲产业就业人数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大城市旅游客源市场需求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未形成城市群落而又旅游资源富集、品位较高,中国西部大城市存在着旅游客源市场储备量小、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同时,以成都市为代表的西部大城市客源市场还存在着消费水平较低,旅客出游次数少、半径小、时间短以及喜欢休闲度假的特点。这些无疑对旅游地供方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以及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面向大数据的旅游微观数据信息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旅游数据获取方法已经落后于整体的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如何获得客观准确的旅游数据,一直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分析大数据背景和目前旅游数据统计中的各种问题,研究出以微观数据统计为基础的旅游数据统计平台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利用该平台,测试性地对成都游客在2013年国庆7天消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证明了该平台(MTIS)的实用价值。该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LBS、数据挖掘等新技术,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能够为旅游中的不同单位和个体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同时,该平台的应用,将带来旅游数据统计、分析、营销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在旅游凝视力的作用下,专为游客生产的民族文化表演,通过对原生文化符号的选取、抽离、改造等不同建构方式,成为了族群传统文化与主流消费文化相遇及意义重生的空间。本文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在借用西方人文科学领域中"第三空间"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表演生成特征、功能价值、属性定位的分析,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重新阐释旅游语境中《高原红》的文化意义,指出旅游表演《高原红》所展示出的文化,既不同于主流大众文化也不同于民族传统文化,而是一种在自我与他者互动中杂糅生成的第三性异质文化,表现为民族传统文化自我的现代性表述与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正在攻读中国史学史的硕士研究生。近日导师命题,要我以三五千字的篇幅,对我国古代史学的一些问题加以检讨,要求只就大问题直陈己见。爰遵师命,草成此篇。所提看法,在某些专家看来,或视为孩提的稚语,门外的黄腔,但在我却是经过认真思索的,反映了自己现阶段的认识水平。“我所写的,正是我所想的”,这句学者治学名言,我一直用来悬策自警,以抵制那些因心口不一所导致的想写不一之类的恶习。再者,本文并非从整体上评价我国古代史学,而是仅限于从它所居的层次及其所走的道路这一角度,就史家、史学思想和理论、史籍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