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近日熏通城县教育局在各中小学统一开展了干部述职测评。全县140名中小学校正副校长、162名中小学中层管理干部参加了述职,3800余名教职工分校参加了述职测评会议。各学校干部在述职中汇报了2005至2006学年度履行职责、工作成效、廉洁自律情况和2006至2007学年度的工作思路。根据该县中小学校管理干部考核办法,本次述职测评结果将作为评选优秀管理干部和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在此次教职工民主测评中,1名校长因测评满意率不到60%被免去校长职务,6名中层管理干部因满意率不到70%被诫勉谈话。县教育局规定熏今后学校管理干部述职测评每学年开展一次,对群众评议满意率不足60%的干部,当年一律不提拔、不评优、不晋级。通城县推行教育管理干部述职制度!通讯员@杨旻  相似文献   
2.
课堂生态系统是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微观范畴.通常意义上的课堂生态系统是整体的,处于相对平稳的、动态开放的状态.它可以促进课堂内的“物质”流动、“信息”交流、情感交流.课堂生态系统是课堂生态链的有机组合.课堂生态系统通过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为本的课堂、良好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等手段来优化.  相似文献   
3.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学的第一步.浅度解读往往表现为对作品浮光掠影式地浏览,用来教学生,往往导致语文课低效甚至无效.过度解读是指超越适当程度地解析文本,同样容易导致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恰如其分地读出作者的“意图”,读出作品的价值,即为适度解读.适度解读是语文教师应当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4.
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成为专业建设中心。文章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沿着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确立培养目标、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编制教学计划、革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教学质量的脉络,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近日,通城县教育局组织专班对全县各中小学校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主要查处课程开设中的"短斤少两"问题,督促各学校严格按照作息时间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 该局在检查中纠正了少数初中音、体、美、劳等学科随意被挤占的现象;纠正了教师和学校对音、体、美、劳等非统考学科不按常规教学和常规管理要求操作,无教材上课、无教师上课、无教案上课、无作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加速发展,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青年教师培养面临的实际问题,指出解决的对策应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和谐发展的培养模式;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环境。  相似文献   
7.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的高度,对“无线网络原理”双语教学改革和实践进行了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8.
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青年教师激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质量面临的困难,提出加强专业引领、提升教师组织承诺水平、打造柔性管理模式作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传授者借助语言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程度。在这里起着桥梁作用、沟通手段的语言就是标准的语言。教师只有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才可以顾及个体,使学生听的清晰明白,真正将课本知识学会学懂。全国实行普通话更要从学生抓起,因此,教师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哲学     
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作出决策。决定应该教什么,要求教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知识才值得人们学习? 第二,顾名思义,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人,每个教师与学生形成什么样的交往关系,取决于他的一般的关于人类本性的哲学立场。人类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显然,教师对这个问题所持的立场不同,对待学生的方式便会有天壤之别。第三,每个教师都必须深思熟虑:究竟什么是“合乎道德的”、“正确的”行为?教师们判断道德行为并非标准一致。有的依靠直观的判断;有的依靠对具体的人情事理的分析;还有的运用某些客观的尺度。第四、每个教师对于什么是“正确的思维”,即关于推理规则和逻辑一致性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