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导读式"教学模式在《毒理学》课程开展的教学效果与可行性。方法:分别在本校预防医学专业两个不同年级中,以授课章节1:1的形式开展传统讲授式授课与"导读式"授课。最后通过小组访谈、问卷调查及成绩分析来评价其教学效果及可行性。结果:通过小组访谈,一致认为导读式教学让他们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效果较以前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共81.1%的人表示喜欢"导读式"教学,11级的学生(88.4%)与10级的学生(71.0%)的喜欢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共75.7%~82.9%的人认为"导读式"教学不管是在基本知识的掌握,学习兴趣的提高,思维的拓宽,自我阅读、文献查阅、沟通协调、阅读概括、及实践思维与问题的解决能力等均得到了提高,11级学生(81.4%~90.7%)对这些方面的认同与10级学生(51.9%~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绩分析结果显示,经改进后的"导读式"教学得分高于传统讲授式。结论:"导读式"教学在《卫生毒理学》的开展是可行的,经改进后,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课程考核是培养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总指挥棒",是自主学习能力获取的重要途径。笔者借用"导读式"授课模式的改革,尝试着对《毒理学》的课程考核模式进行改革,以期通过形式多样、时间持续连贯、注重能力培养的考核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桂林市乡镇居民的吸烟及居民对烟草的健康危害认知状况,为控烟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12月份到2013年2月份,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桂林市的临桂县4个地区的自然村、镇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了184人,总吸烟人数为110人(59.78%);其中,男性吸烟有106人(84.80%),女性吸烟有4人(6.90%);在所有吸烟者当中,15~25岁占绝大部分,且基本上为初中以上文化,开始吸烟的年龄为12~18岁,第一支烟的来源为同学和朋友。调查的居民中46.74%知道吸烟对自己的健康有害,43.48%知道吸烟对别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结论:需进一步加强吸烟有害健康的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加强以学校为单位的控烟宣传工作,杜绝第一支烟,减少青少年吸烟,降低全民吸烟率。  相似文献   
4.
《毒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由课堂表现(10%)、平时测验(10%)、拓展阅读汇报(10%)、实验设计(10%)、实验总结报告(10%)、技能考核(10%)以及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成绩(40%)组成。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的方式来评价《毒理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效果及可行性。结果表明,69.57%的学生喜欢此种考核方式。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此种考核模式可让他们对《毒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更全面,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比以往更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且更能提现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使他们摆脱繁重的期末考试压力,此课程考核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以预防医学专业49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毒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通过问卷调查及小组访谈的形式评价在《毒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及其可行性。问卷及访谈结果表明,该课程的设计性实验可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锻炼、科研思维和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增强相互的交流和协作能力。因此,《毒理学》课程开设设计性实验可行且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