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分析、推理、综合问题的过程。当思路发生错误,问题得不到解决,第二次又重新思考时,往往有重复第一次思路的习惯,以至陷于旧的思路之中而不能自拔。这时只有摆脱原来思路的干扰,从新的角度看问题,方才容易解决。上述情况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小学生知识面狭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旧知识的迁移作用所造成的思维定势不易改变等等。  相似文献   
2.
观念不变,囿于传统的教育方法,势必成为实施新课程的落伍者.只有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自觉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育创新的研究和实践,才能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汤其林 《科教文汇》2008,(15):157-157
“忧患意识”作为“楚人精神“的生命内核,自齐鲁文化与荆楚文化合流后,已成为中华民族一种极为显著的心理——文化特征。屈原的乐舞思想与原始宗教自由观念紧密联系,体现的是“发乎情纵于声色”。在形式上,强调“展诗会舞”“五音繁会”;在功能上,“羌声色兮娱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