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日汉互译过程中的流行语翻译是相当棘手.一旦提笔翻译,就要了解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怎样尽可能的保持原文的丰富内涵和社会文化背景,至少要提示读者去注意,去思考、去了解原文所覆盖的社会文化背景,正确地把握住流行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要“吃透”学习内容,摸清学情,用数学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历史的角度来解构教材,探寻课堂教学新思路,重构真实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和分析推理能力,而且能让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自己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让我对"空间与图形"这个领域的教学有了自己的一点思考:我们需要"静"来等待或期待学生思维的形成,情感的勃发.  相似文献   
5.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活动是载体,它不仅负载着所要授受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负载着过程和方法,更负载着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喜欢活动,我们要明确为什么要让学生活动,何时让学生展开活动,安排怎样的活动,活动后怎样评价.一、为何活动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设计活动时首先思考: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活动?例如,"认识分数"(三上),教材通过把一个蛋糕平均分认识"1",然后引导学生"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一折,然2  相似文献   
6.
日语专业学生甚至是日语资深翻译,在翻译中日敬语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非等值现象,这是由于中日敬语发展历史、敬语体系、社会文化及敬语教育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的。译者应根据这些差异,进行合乎不同语言习惯和文化的翻译,尽量表达出等值的敬意程度,朝着中日敬语翻译的动态对等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暧昧语是日语中的常用语,它通过委婉、含蓄的表达形式体现了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以和为贵""少说为佳"的生活态度。但是在国际交往中,这种模棱两可、回避明确判断或正面回答的语言表达形式,却往往容易造成理解的偏颇或差池。笔者试着通过不同形式的暧昧用语和不同场合的暧昧表现来具体分析暧昧语的翻译方法和注意点,以期对中日交流过程中暧昧语翻译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学细节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有人说:“教学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回忆上过的、听过的一堂堂课,能搜索到的常常是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教师的一个提问、一个动作、师生之间的对话……看似不起眼,但这些易被忽视的细节却往往包含着智慧的火种,成为思维的创新点,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成就了一个个精彩的生成。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充满智慧,积极捕捉并有效开掘教学中精妙的细节,定能于“细微之处见精彩”。下面就以下方面谈一些笔者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9.
一、在导入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  相似文献   
10.
一、在导入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