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蔡基刚教授作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见证人和实践者之一,由他撰写的<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一书,以丰富的史料、求实的精神、客观的评述,真实详细的介绍和记述了从2001年到2005年这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历程,并对改革中争议的问题,以及自1985年制定的第一个英语教学大纲以来的一些重大问题进(特)了回顾和反思.在深入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作者运用国内外外语教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对我国大学英语政策、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特别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述,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是一本值得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学习和借鉴的好书.  相似文献   
2.
英语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处处可见,为改变这一局面,本文对《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三课“The Land of the Lock”进行了设计。该设计主要以“top—down”阅读策略为主,用以提升学生把握篇章内容的能力和猜词能力,力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后续教学调查与思考——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遵义师范学院三、四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问卷、访谈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从学校办学定位、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人本主义教育观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教育观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把教学对象作为“人”来看待。文章力求就大学英语人本主义教育观所涉及的内涵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吸取知识类型、学习动机、学生个性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情感态度和适当紧张心理有利于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5.
“Learning to be”出自《学习——内在的财富》一书。其真实含义,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翻译。石中英先生认为比较准确的译法是“学会成为完人”。但如何界定“完人”这一概念,尤其是具有中国时代内涵的“完人”概念,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作者借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学习—内在的财富》一书中的重要论述来探讨“完人”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了解我校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与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主要问题涉及到教材中的阅读、词汇与句型、翻译和有引导的写作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写作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其目的在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并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突出师范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遵义师范学院结合本校实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英语教学改革,使学生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学习,更好地了解世界文化,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学院以英语口语技能为突破口,就如何组织、实施口语培勒f和口语考核探究了一条新途径,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为口语实用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对遵义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反映了我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实际状况——基础差、词汇量少、句型语篇结构混乱。本文根据此情况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探讨了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就大学英语后续教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设想,但英语后续教学仍处于尝试阶段。我们力图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学生修完大学基础英语后的实际英语水平、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及学习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并结合我院以培养“立足西部,服务山乡”的本科应用型教师的目标,找到一条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英语后续教学的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以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师范类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和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即强调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重视人的基本需求,重视挖掘学习者的自我潜能,力图使学生成为自我实现者。社会、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潜能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人的潜能得以自我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呼唤教育和谐.而教育和谐需要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