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妙应即妙应禅师,是唐末福建高僧,他入佛门却重视研究相地法,剃发而不受足戒,平生为人相地并留谶语,是福建本土著名堪舆家。通过对黄妙应生平事迹以及相地法著作《博山篇》的研究,探讨黄妙应的生平事迹和《博山篇》的相地法则,对黄妙应是否是《博山篇》的作者提出疑问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明郑时期的儒学教育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强调反清复明的汉民族精神,二是注重经世实学以振兴台湾对抗清朝的本土意识。清朝统一台湾后,为巩固清朝在台湾的统治,对明郑时期的儒学教育进行全面改造,使台湾儒学教育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3.
闽台宗教文化交流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清时期福建宗教文化随闽籍移民传入台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福建祖庙为根、台湾开基庙为枝、台湾分灵庙为叶的宗教联系,为了维持和强化这种联系,闽台宗教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往来关系,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闽台关系更加密切,大批台湾善男信女来福建祖庙进行谒祖,客观上推动了福建经济的发展,升华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并促进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国志)中出现的地名达两千余处,而裴松之所注却只有数十处,且吴国为多,魏次之,蜀极少,但其中却不乏有价值,为后世保存了一些绝无仅有的地理资料。然而,裴氏所注分别采用自注和引书两种形式,也有失注、误注之处。读史之余,杂为考辨。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推动下,晋江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爱拼才会赢的”气魄,紧紧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拚搏进取,取得了令人信服的巨大成功和引人瞩目的显业绩,推动了晋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2003年一跃而跻身于全国经济发展百强县第5位,创立了风靡全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晋江模式”,并形成了作为其发展与成功不可或缺的“晋江精神”。认真分析研究晋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虚心学习掌握“晋江精神”的实质,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对泉州市“九五”计划中小学校长培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十五”新的目标和要求,探索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新思路、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校后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省各高校在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创造了多种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本文对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三种主要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后勤社会化改革三种主要模式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并对深化我省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提高。缩小地区发展间差距、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始终是三代领导人所追求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郑成功在福建沿海抗清时,即在厦门设储贤、育胄二馆。作为招纳贤才、培养阵亡将士后代的教育机构,它以经世致用、反清复明为教育目的。曾在储贤馆就学的陈永华在台湾创办儒学,参照明朝泉州的教育制度,建立台湾的教育体系,贯彻郑成功的儒学思想,以经学为教育内容、春秋大义为道德准则,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力图在台湾实现王道理想,进而达到反清复明的目的。郑成功、陈永华对台湾儒学教育的创建与影响,体现了闽台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0.
泉州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历史化名城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就目前而言,把保护放在首位,在保护的前提下对历史化名城进行开发建设,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明显地存在差距与失误。因此,应加强对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以促进历史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