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校创新创业中的路径依赖问题长期困扰着学术界和政策界。区别于已有研究中的“体制决定论”预设,本文引入了技术与社会互构的研究视角,并基于E大建设智慧J城的案例进行了扎根理论的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往往陷入在技术路径与制度路径的双重依赖之中。具体来说,既有技术因为外源性和解释的灵活性,往往已经负载了特定的技术逻辑和制度结构,而高校由于其身份多样性和合法性需求,倾向于在技术的升级、开发和生产中,与这些技术逻辑和制度结构再度耦合,或者二次负载可兼容的结构,而非挑战和改造既定的路径。高校陷入双重路径依赖的微观过程,则源于其组织脚本在日常工作的常规中完成了身份认同和合法性获取。对此,本文主张将技术,特别是嵌入了社会结构的技术重新纳入到创新研究的视角中,并重视创新活动中组织脚本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虽然通过20多年的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在日本已经初见成效,但创业教育对学术创业本身的推动却依然收效甚微.对此,作为国立大学的东京大学,在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的背景下,实现了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并通过创业教育促进了创业型大学的转型.从培养模式来说,东京大学提出了"创业教育如同游泳"的独特教学理念,并进一步构建了一套覆盖创业全过程的课程和教育实践安排.从发展经验来说,东京大学非常重视校内外师资队伍和办学力量的充分整合,在发展过程中强调自身探索与对外学习的有效结合,并注重通过创业教育积极营造创业文化和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考察了深清院在内部产业化历程中发展技术能力,并成功地开发研发服务、科技孵化器、风险投资、科技园区运营等多种商业模式;进而概括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技术能力模型,并认为大学和科研机构对其技术能力以合适的商业模式进行商业开发,在获得商业价值的同时有效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一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主题,是实现协同创新、创新驱动的一个核心问题。从"科技沙漠"到"创新绿洲",深圳三十年间产学研合作的历史,值得深化认识;更要去发现问题进而进一步改善。本研究旨在通过回溯和考察深圳产学研合作的历史、现状和问题,对如何进一步改进、完善进行若干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经历25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孵化器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还面临转型升级的重任.作为转型成功的经典案例,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经验是否代表着未来转型方向的问题值得探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深清院存在着孵化企业获得资源不均衡的特殊状况.面对已有理论框架,普遍预设孵化企业从孵化器所获取的资源是均等的假设前提,本研究转而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从案例中建构出一套孵化器企业分层的中层理论.  相似文献   
6.
旨在通过划界工作讨论科技政策中的基本概念"孵化器"在学术话语中的本质属性问题。通过对五本科学学类期刊的扎根理论分析,发现"孵化器"在学术期刊中并非是一种共识。原因在于,学术话语呈现出的概念界定远比官方话语更加纷繁,并具体表现为以"辩护型"为特征的"立足国情"范畴和"仲裁型"为特征的"引入国外"范畴两种。引入了"身份"变量后则发现"孵化器"也不是一种边界物,因为学者身份下的话语呈现依然很大程度上重合于政府身份下的话语。这表明了边界物存在的前提——异质化的社会世界——并不存在。故而,社会世界的扭曲乃是科技政策咨询中专家身份困惑的根源,亦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王路昊 《科学学研究》2019,37(4):625-633
校地共建大学孵化器是当前各地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当前同质化的制度安排之下,共建孵化器的组织绩效却良莠不齐。对此,本研究以我国第一家校地共建的大学孵化器TS孵化器及其后来在Y省各地衍生的分院为案例,运用扩展个案研究,发现已有创新研究中的理论反常并尝试重构校地共建大学孵化器中的划界原理及其流变规律。研究发现,TS孵化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划界博弈,并具体形成了悬置型、松耦型、紧密型、流散型四种不同的边界组织状态。研究进一步通过打开“共识”和“基因重组”两个黑箱,指出求同之外的存异对于异质行动者围绕边界组织形成和维持结盟更加意义深远,而制度压力的回应和制度逻辑的选择则迫使孵化器或被动或主动地去面对划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延续《告别蓝色天空》中的"划界工作"传统,通过对《人民日报》数据库进行扎根理论分析发现,孵化器的概念和角色在使用中遵从了某种"硬核-保护带"的模式。其中硬核的产生更多缘于孵化器主管部门的组织诉求,从而使得项目/计划和政策工具的供给在长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相反,却是以政策支撑体系为主的保护带构成了对变化的政策环境甚至理念的响应。此模式以及由隐喻属性和期许功能的拓展所带来的泛化,虽然使孵化器的概念和角色保持了一定的生命力。但也由于其僵固性,造成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抓手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阳  王路昊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772-1777
较成熟的美国科研诚信教育政策形成了三方面的内在发展机制:第一,调查报告引导政策,这些专题性调研能够有效评估现有科研诚信教育状况,进而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推动政策;第二,机构的培训经费、甚至研究经费的申请与强制性教育挂钩,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化和规范化;第三,科学共同体自治与政府管制构成了极强的张力,贯穿于政策的演进。借鉴美国经验,中国科研诚信教育政策应当充分重视研究报告的价值,因地制宜地实施培训研究经费与教育结合的模式,重视科学共同体和政府双方力量,共同建构中国科研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