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彦 《今日科苑》2007,(5):88-90
2007年1月15日20时30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老之一的薄一波逝世,享年99岁。作为中共七届中央委员和八大政治局成员中最后辞世的老同志,薄一波的辞世让人感叹。曾经的人生起落随百年岁月的磨洗而成为传奇。  相似文献   
2.
翁文灏(1889——1971),字咏霓,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我国近代科学事业的重要倡导者、组织者。出生在浙江鄞县(今宁波)一个绅商家庭。1913年翁文灏同丁文江等一同创办了北洋政府地质调查所,亲任所长。这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地质研究和培养地质人才的机构。抗战胜利前夕,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1948年6月至11月出任行政院院长。普及地质教育翁文灏长期担任北洋政府农商部(后相继为国民政府农矿部、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所长,实际领导了全国的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事业。他深知培养人才是一切的基础,因而他长期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高等师范…  相似文献   
3.
在一般了解历史的人的印象中,对于项英,记忆较深的职务可能就是新四军副军长,印象较深的事就是皖南事变。项英(1898~1941),原名项德隆,湖北武昌人。1922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出席中共“二大”。1923年2月任京汉铁路罢工委员会总干事,是“二七”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长。1928年2月补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兼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在共产国际“六大”上当选为国际监察委员。1934年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副主席。后任赣南…  相似文献   
4.
祝彦 《青年记者》2010,(14):4-5
领导“重要讲话”.这种称谓有点莫名其妙.但是.我们怎么就已经习惯了这种“莫名其妙”?难道我们的政治生活中需要这样“莫名其妙”不健康的东西吗?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在走向托洛茨基主义后,就开始以“不断革命论”即托洛茨基主义理论来解释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由于陈独秀站在“取消革命”的立场,所以他就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在陈独有看来,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时候,只有进行“合法”的议会斗争,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所以他提出了“国民会议”的口号,作为革命斗争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祝彦 《百科知识》2005,(3S):47-49
1938年,马寅初在重庆大学教书时,就公开表示:“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不能言,就更难。我就是要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正是因为他一生都具有这种追求独立自由的民主精神,才造成他一生多舛而光辉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陶行知以实验推广“乡村教育”作为改造农村的出发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陶行知主张“以教育救农村”,具有其独特性。陶行知1914年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后即与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积极倡导和从事平民教育运动,深入军营、商  相似文献   
8.
祝彦 《陕西教育》2009,(12):54-54
成功的秘密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热爱也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疑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而兴趣是人们心理活动共有的特征。一个人要在学业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首先必须对学业有满腔的热忱和极大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用全部精力去完善每件事情。  相似文献   
9.
祝彦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16(4):《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16卷4期-46-49.3页-《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16卷4期-46-49.3页
杨度及其《君宪救国论》祝彦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种历史现象:有些人物能够与时而进、跟上历史步伐,也有些人恰好相反,在历史的滚滚风尘中落伍了,甚至走向了历史的反面。但是,除此以外,我们不应忽视另一种历史现象的存在:即历史过程的曲折必定也造...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的抗战救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后,陈独秀就号召全民族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陈独秀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抗战的潮流中去,以一个爱国者、思想家的热情,进行思考、宣传,提出了一系列抗战救国的思想主张,比如对抗战性质的认识、全民族抗战、持久消耗战、国共合作等等,都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