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围绕企业战略路径的演化全周期,提出并剖析动态能力在各个阶段发挥作用的主要维度,提出相关假设;在此基础上,限定战略路径演化的系统边界,根据理论分析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最后通过灵敏性测试证明并构建感知判断能力、学习吸收能力、试错匹配能力、学习应用能力和战略柔性能力为维度的动态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2.
穆文奇  郝生跃  任旭  史浩 《软科学》2016,(12):89-94
以动态能力通过打破路径依赖实现竞争优势维持为基本逻辑,从企业战略路径演化的微观视角出发提出动态能力的五维度体系进而提出动态能力、路径依赖和竞争优势的线性关系假设,在此基础上提出动态能力相关维度对竞争优势的倒U型作用关系假设,并以结构方程模型加以验证,所得结果更贴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穆文奇 《情报科学》2023,(5):74-80+90
【目的/意义】知识转移是实现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的核心要素,通过智能技术对项目管理进行赋能,可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知识转移及反馈优化,强化项目参建单位之间的多主体知识转移效率,对新时期提升项目管理效率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对工程项目情境下知识转移的动机、主体、周期进行界定,构建工程项目知识转移理论模型,以此为基础探讨智能技术赋能下全生命周期知识转移和多主体间知识转移的路径,实现对传统项目知识转移的改造升级。【结果/结论】智能技术赋能下,工程项目管理能够更加全面实现全要素协调组织,能够实现全生命周期知识无损传递,全面提高多主体间知识转移效率、降低协调沟通成本,在应对更加复杂综合的工程项目时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创新/局限】创新提出智能技术赋能下工程项目知识转移的总体路径框架,并从宏微观两个层面解构智能技术赋能机理,局限在于未引入实际案例数据开展实证研究,未来可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