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科学研究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哲晰  穆月英  侯玲玲  杨鑫 《资源科学》2019,41(8):1400-1415
水资源是关系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协调政府与农民关于增效与增收的目标出发,以2017年中国环渤海设施蔬菜主产地蔬菜专业村357个蔬菜种植户调研数据为例,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及条件混合过程(CMP)、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与工具变量分位数(IVQR)方法,对滴灌技术推广的约束因素与增效增收能力进行分析,探索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水资源稀缺程度较高的蔬菜主产地,种植年限较短,但家庭资本充裕且对节水知识了解程度越高的蔬菜种植户更倾向于采用滴灌技术;②滴灌技术具有明显的增效增收作用,蔬菜种植户采用滴灌技术后,每吨灌溉水产出可增加17.16 kg蔬菜,增收45.90 元,具有推广的长效动力;③滴灌技术的产出与经济效应存在“马太效应”,对于生产条件好的农户而言,滴灌技术的产出与经济效应更加明显;④技术供给层面的灌溉制度设计不健全、设备工程设计与质量较差、培训与售后服务不足,农户技术应用层面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缺乏、与现代农业对接能力弱,以及政府层面的补贴不够科学、到位是影响农户滴灌技术采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需要加以注意,此外,灌溉水价的适当提高,将有助于加快田间节水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食品消费需求通过食品供给影响农业水资源消耗。本文首先构建了基于QUAIDS模型的居民收入影响人均食品水足迹的理论框架,然后分析食品消费结构及其水足迹变化,其次对食品水足迹收入弹性进行测算与地区比较,最后模拟居民收入和食品价格对人均食品水足迹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为:①随着收入增加,各类食品消费量不断增长,而瓜果、乳品等高水足迹食品消费量增速较快,二者使得2012年人均食品水足迹达到521.0m~3,其中东北和中部人均食品水足迹增长速度最快;②西、中、东北和东部食品水足迹收入弹性分别为0.754、0.726、0.708和0.670,其中粮食、肉类和瓜果水足迹价格弹性相对较大;③居民收入和肉类等食品价格同时增加一定比例,人均食品水足迹增长水平较低,表明收入增长下部分食品的价格上涨有利于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此外,2016年人均食品水足迹实际值和模拟值对比表明,较大样本量下利用QUAIDS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较准确。  相似文献   
3.
杨鑫  穆月英 《资源科学》2018,40(5):1026-1039
食品消费需求通过食品供给影响农业水资源消耗。本文首先构建了基于QUAIDS模型的居民收入影响人均食品水足迹的理论框架,然后分析食品消费结构及其水足迹变化,其次对食品水足迹收入弹性进行测算与地区比较,最后模拟居民收入和食品价格对人均食品水足迹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为:①随着收入增加,各类食品消费量不断增长,而瓜果、乳品等高水足迹食品消费量增速较快,二者使得2012年人均食品水足迹达到521.0m3,其中东北和中部人均食品水足迹增长速度最快;②西、中、东北和东部食品水足迹收入弹性分别为0.754、0.726、0.708和0.670,其中粮食、肉类和瓜果水足迹价格弹性相对较大;③居民收入和肉类等食品价格同时增加一定比例,人均食品水足迹增长水平较低,表明收入增长下部分食品的价格上涨有利于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此外,2016年人均食品水足迹实际值和模拟值对比表明,较大样本量下利用QUAIDS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较准确。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28个省级行政区配方肥补贴统计数据,在考虑环境和政策因素下,通过四阶段DEA-Tobit模型测算补贴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和补贴地区优先序。研究结果表明:在Ⅰ、Ⅱ类区域补贴能够促进技术效率的提高,而在Ⅲ、Ⅳ类区域补贴对技术效率影响不大;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八大区域技术效率排序为:东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北部沿海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5.
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博  穆月英 《资源科学》2015,37(1):175-183
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研究对构建低碳蔬菜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命周期法和多目标灰靶决策模型,利用2013年实地调查数据对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总碳排放中以间接碳排放为主,来自工业的投入品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原因;2总体上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光合作用碳汇大于总碳排放,对生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3大棚优于温室,但两者的总碳排放均小于光合作用碳汇,对生态环境均具有正外部性;4各地区碳足迹的优劣顺序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房山区、平谷区、延庆县、密云县和怀柔区,且前四个地区对生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推进低碳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宏伟  穆月英 《资源科学》2022,44(6):1196-1211
政策激励和价值感知是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重要方面,分析二者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的影响有助于提升节水技术采纳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基于冀鲁豫1188个粮食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政策激励和价值感知及其交互项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揭示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代际差异和规模差异。研究发现:①政策激励和价值感知显著促进农户采纳农艺和工程节水技术,对同时采纳两种技术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策补贴、经济感知、农技宣传、适用感知、环境感知和灌溉水价。②价值感知在政策激励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发挥调节效应,农技宣传、政策补贴、灌溉水价对农艺和工程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激励作用均受到经济感知的影响,农技宣传能够激励高环境感知农户采纳农艺节水技术、高适用感知农户采纳工程节水技术,灌溉水价有助于高适用感知农户采纳农艺节水技术。③政策激励和价值感知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和规模差异,老一代农户、规模农户的节水技术采纳行为受到政策激励和价值感知各变量的显著影响,农技宣传、适用感知显著促进新生代农户采纳工程节水技术,小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主要受到农技宣传、政策补贴和适用感知的影响。④农技宣传、政策补贴与灌溉水价在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过程中存在互补效应。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强化政府在节水技术推广中的作用,注重提升农户价值感知水平,加强对新生代农户和小规模农户的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