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环境友好型科技扶贫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性地阐释环境友好型科技扶贫的涵义和特征,剖析环境友好型科技扶贫的主体、客体和载体,设计环境友好型科技扶贫的政策体系,并进行案例分析。案例研究表明,从贫困村村民评价来看,现有科技扶贫的生态效益与环境友好型科技扶贫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林改后闽浙赣家庭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找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家庭林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规律,论文以闽浙赣2004-2009年237个林农的跟踪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农户家庭林业经营为决策单元,以林地面积、劳动力、资金为投入变量,以林业总产出为产出变量,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TFP,运用Tobit回归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家庭林业TFP增长的主动力。闽浙赣家庭林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依次为-4.3%、13.4%、8.9%,使得其TFP年均增长率差异很大,依次为-4.4%、9.1%、5.8%。规模效率变动及生产要素配置水平变动的个体差异较大,直接导致三省家庭林业TFP变动的个体差异均较大,且浙江、江西远大于福建,均需要扩大林改成果的社会惠及面。虽然对各省家庭林业TFP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所不同,但户主受教育年限、林业经营条件、资金来源渠道和林业管制政策执行属于影响两个省的共同因素。强化林业科技推广、加快林地流转、加强新型林农培育、加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林业多渠道融资机制和规范政策执行等措施有利于家庭林业生产力水平持续增长,规范林地流转、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组织和促进林农相互交流等措施有利于扩大林改成果的社会惠及面。  相似文献   
3.
从国内外两个角度综述了农村水环境问题研究,重点陈述了国内外农村水环境研究与实践、现状及意义、农村水环境特点及成因、农村水环境对农村的影响及中国农村水环境治理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指出当前研究的特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转移、合作经营与林业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持续外移已成为掣肘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考察当前农户家庭林业生产效率以及劳动力转移、合作经营对其造成的影响,本文利用福建省9个重点林业县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方法测算了农户家庭林业生产效率,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家庭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检验了林业合作经营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农户家庭林业仍倾向粗放经营,林业生产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仅为0.203,且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的生产效率存在着明显差异;②劳动力转移对林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林业合作经营能够有效地促进林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并且对劳动力转移与林业生产效率二者的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③劳动力特征、林地经营特征及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林业生产效率。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林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应当鼓励农户进行联合经营与互助经营,以促进生产要素整合及利用效率的提升,从而克服因劳动力转移后导致的家庭林业劳动力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5.
节约资源对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快速粗放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至关重要,2006年就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国家发展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以及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的低碳发展承诺无不意味着艰巨的节约任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模式转变,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环境意识水平.构建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必然趋势。但要想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利用本土特色的制度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