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搞好计量工作是企业现代化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一个工业企业从原料进厂,到各工序的精细加工以及组装的成品,都是以计量工作为依据,它是企业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相传有一位老禅师,一天傍晚他散步时发现墙角有一张椅子,他知道这是有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了。他没有声张,而是移开椅子,就地而蹲。果然有一小和尚越墙回来,当他发现踩的不是椅子而是师父的后背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老禅师并没有责怪他,只是平静地说:“液深天凉,快去加件衣服。”  相似文献   
3.
相传有一位老禅师,一天傍晚他散步时发现墙角有一张椅子,他知道这是有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了.他没有声张,而是移开椅子,就地而蹲.果然有一小和尚越墙回来,当他发现踩的不是椅子而是师父的后背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  相似文献   
4.
先秦两汉时期的赵国前后存世600余年、立都邯郸500余年。仅汉代赵国就历时400余年,是研究赵文化作为地方封国历史的重要阶段。然而,这一阶段跨度日久、史料遗阙、王位更迭、废立频仍,结合古代典籍文献与现代学者研究从而较为细致地梳理、编次、考订和补阙,进而更好地展现汉代赵国的历史面貌,为更加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汉代赵国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到来。赵国在建立之初的一百年间,以“南并知氏”为始,以“南筑长城”为终,始终推行着南进战略。这一战略发端于赵襄子“南并知氏,强于韩魏”的战略构想,赵国的政治中心由晋阳转移到中牟,进而定都邯郸,就是南进战略作为国策被付诸实施的标志,也体现着赵国对于中原地区战略角逐的重心所在。在赵襄子之后、赵武灵王之前的五代赵国君主勉力推行南进战略,其战略目的在于压制齐、魏,吞并卫国,曾取得“举左案齐,举右案魏”,“天下之士而朝于邯郸之君矣”这样大有战国初霸之势的辉煌战绩,也遭受到了“邯郸之难”这样建国以来最大的战争浩劫。战国初年,中原地区已然被齐、魏二国的势力完全渗透,赵国强行推进南进战略,只能陷入中原列国的战争泥潭。而秦国则趁着中原混战,改革崛起。赵国审时度势,将南进战略逐步调整为北进战略,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开拓了千里北疆,灭亡中山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末期唯一能够与强秦相抗衡的军事大国。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之交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作为晋国政治家的赵简子与作为鲁国思想家的孔子无疑是当时世人瞩目的风云人物。笔者从赵简子与孔子同子太叔的交游、两人有关铸刑鼎的争论、对于阳虎的历史评价、孔子对赵简子"以晋阳畔"的批评、两人对中牟归属的政治态度、两人的相互试探以及终于擦肩而过等几方面的史迹,梳理了两位巨子微妙的关系。两人的关系从一定层面反映了春秋晚期政治思想的变化和冲突。赵简子打着维护晋公室的旗号以复兴赵氏基业,但在孔子心目中有着维护周代礼制的形象,所以孔子对赵简子有着回护和赞赏的一面;但是,赵简子毕竟是与鲁国"三桓"一样的晋国卿族,是新兴势力的代表,力图建立一种不同于过去世卿世禄制的新的君臣关系。而孔子是周朝宗法制度下的君臣等级秩序的维护者。孔子所要维系的,正是赵简子所要打破的,两人最终未能会面。  相似文献   
7.
搞好计量工作是企业现代化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一个工业企业从原料进厂,到各工序的精细加工以及组装的成品,都是以计量工作为依据,它是企业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基于目录资源和目录服务的商业监测与服务信息资源分类与目录规范体系的建立,对商业监测与服务信息资源进行了细致的目录分类,构建了商业监测与服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的技术框架并阐述其具有的目录内容编目、注册、发布、查询、维护以及统计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并介绍了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最后提出了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知识产权问题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之交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作为晋国政治家的赵简子与作为鲁国思想家的孔子无疑是当时世人瞩目的风云人物。笔者从赵简子与孔子同子太叔的交游、两人有关铸刑鼎的争论、对于阳虎的历史评价、孔子对赵简子"以晋阳畔"的批评、两人对中牟归属的政治态度、两人的相互试探以及终于擦肩而过等几方面的史迹,梳理了两位巨子微妙的关系。两人的关系从一定层面反映了春秋晚期政治思想的变化和冲突。赵简子打着维护晋公室的旗号以复兴赵氏基业,但在孔子心目中有着维护周代礼制的形象,所以孔子对赵简子有着回护和赞赏的一面;但是,赵简子毕竟是与鲁国"三桓"一样的晋国卿族,是新兴势力的代表,力图建立一种不同于过去世卿世禄制的新的君臣关系。而孔子是周朝宗法制度下的君臣等级秩序的维护者。孔子所要维系的,正是赵简子所要打破的,两人最终未能会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