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职后教育公平研究在长期以来受到一定的忽视,这种情况必然会带来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影响教育公平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吉林地区教师职后教育公平情况的调查研究,客观分析了影响教师职后教育公平的四个主要因素:教师职后教育资源的稀缺、教师职后教育中的利益关系、教师职后教育承担者的权力和教师对于职后教育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直升机告警系统的测试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labwindows的测试设备,详细描述了测试设备的系统原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对异步定时器实时通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论述;测试设备采用了虚拟仪器技术,以工控计算机为核心,通过信号模拟器和信号调理箱完成信号采集和测量,由软件完成数据计算、分析和处理,从而完成告警系统的各项测试。该测试设备已应用于告警系统在飞机安装调试中的相关检测,经过用户反馈证明,该设备的设计合理可行、操作方便、能很好的实现相关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师经常被批评为"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这三个批判的核心即指向教师的情感方面.当然,这些问题固然是与现代西方文化特征在教育方面的影响密切相关,但也明显反映出我国现代教师教育对于教师情感教育的忽视和弱化.现代的教师教育应面对教育现实,首重教师情感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由于传播媒体的变化,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都在阅读,在理论上,青少年应该有了更大的阅读量,其阅读状况尤其是阅读态度和阅读能力应当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趋向于良好的,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应是丰富的、幸福的、快乐的。但经过大量研究,人们给了现代的青少年这样一个评价:无责任感、无幸福感。基于这个矛盾表现我们对吉林省青少年的阅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是对青少年阅读态度与阅读能力两方面进行了调查。以期通过这个调查了解青少年的阅读态度与阅读能力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发现青少年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反映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电子传媒的高速发展。我们在生活中所接受的资讯量可以说是以几何方式在增长,也就是进入了我们所说的“后资讯时代”。资讯可以在瞬息内在任何地方完成传播,并迅速地更新、变化。朱永新先生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个民族的阅读史。但要达到这一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生活是新奇而富有意义的,他所有的外在表现都以他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一个善于思索和教育有方的老师不必是一个能够构造或控制孩子每种可能体验的人,但看到一些现象后,应该学习去探索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一切其实都不是孩子的错。一、我所看到的一个教育现象:一个不招人喜欢的爱打架的学生一天,我正在讲课,忽然有人敲门,推门看时,我的目光一下子落到一个男孩的身上:他个子不高,圆  相似文献   
7.
穿越分界     
计宇 《神州学人》2014,(4):36-40
“穿越分界”论坛是美国高校华人艺术家协会(Chinese Artists in American Academia)在美国创建的一个艺术学术交流论坛,由在美国大学任教的中国艺术家们历经10余年的努力,通过举办美术作品展览和组织学术座谈而建立的一个与公众进行对话的学术平台。这些年来,协会藉由“穿越分界”论坛的发展逐渐成为美国大学中国艺术学者的学术专业团体,目前成员有50余人。  相似文献   
8.
打开学生的课本、教学资料、阅读材料,我们就会发现“图像”的比例越来越大。一二年级的课文中每篇均有配图,而中高年段的课本中图片的比例也相当大。在教学课件中,影像的出现更是比比皆是,阅读材料中所推荐的内容也不只是文本,“图像”越来越多地走人阅读教学的视野,“读图时代”对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和影响。而教师们则一直担心着学生文字阅读能力的下降,于是当阅读教学遭遇“读图时代”,似乎真的出现了一场图像对文字的战争。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是我国仪式教育根植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中小学校仪式教育的应然取向为:由“继承”走向“传承”,由“适应”走向“融合”,由“共性”走向“个性”,由“规约”走向“自觉”。其核心内容为:吉礼、宾礼、嘉礼,即祭祀仪式与诚敬文化、交往仪式与敬慎文化、成长仪式与生命文化。其实践路径是:以“礼”为目标追求,构建学校特色文化;以“仪”为内容载体,复原具身认知场域;以“合”为实践样态,整合资源协同共育;以“行”为评判标准,创设真实交往情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