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哈贝马斯的语用规范揉合了语言学、社会学、交往伦理学的概念,采用了假设和描写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围涵盖了翻译活动所涉及的所有关系,在多个地方显示了与翻译研究的重合以及对翻译规范研究的启示,对翻译理论的建构和翻译现象的阐释均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爱词霸”网络词典辅助下的学生口头汇报、角色扮演、情景会话等课堂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形式,而且为大学英语教学引入了形成性评价机制。该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考察电影字幕配音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产生的教学效果及其对教学评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电影字幕配音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能够增加评价的权威性,扩大评价的体系,改进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复译现象一直是中国译学界热衷讨论的话题。20世纪90年代后对复译问题的讨论、译本的比较研究和复译的理论研究反映了中国翻译研究开始由应用研究走向纯理论研究、由规范走向描写、由引进到反思、创新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以其简洁、形象、隐喻化的特征在英、汉语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然而,大陆、香港两地由于语言习惯不同,使用不同的网络词汇汉译。本文总结了两地在翻译网络隐喻词汇时不同的处理方法,分析了形成不同译名的原因,提出了三条建议性原则,以期规范网络用语译名。  相似文献   
5.
根据交互主体理论,翻译活动不是一种独立的主体性活动,而是一种主体间的对话.然而中国的译学理论至今还是以主体性理论为指导原则.本文通过分析林纾翻译小说<黑奴吁天录>中各翻译主体的对话情况,揭示了译本整合过程中的交互主体性作用,从而说明交互主体性是翻译活动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隐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的言谈举止、个性、人格、价值观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美好的形象、教师良好的素质、正确的教师定位能强化隐性课程的积极功能.文章从教师角度出发,从教师形象、教师素质以及教师角色定位三方面论述如何更好地构建隐性课程,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谭晓丽 《考试周刊》2012,(19):141-142
自国家教育部2006年首次批准三所院校成立本科翻译专业后,先后有多所院校申请试办本科翻译专业。这一方面反映了市场对各类翻译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从翻译学科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的翻译专业设置经历了曲折的路程,现逐步走向健康发展的阶段。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本科翻译专业应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来确立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8.
象似性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从语音、顺序、形象、数量和时称等角度探讨诗歌篇章层的象似性翻译转换问题,认为在翻译过程中采取象似性的视角和切入点有助于传递诗歌的形式意义,实现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9.
翻译批评中的他者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必然存在差异,如何对待译作中的异质成分或“他性”,是翻译批评需面对的重大问题。从翻译实践与当代文化和翻译理论的发展状况看,应该打破传统翻译观的束缚和对忠实标准的执着,注重差异,建立“他者”意识,更多地倾听“他者”的声音,使翻译批评向着多元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0.
本用解构主义的翻译观,在否定有关译和原作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译通过译作表现他与原作的差异,他是原作在译语化土壤中创作生命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