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美感是人们在实践中历史积淀的产物。汉语在英译过程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眼睁睁地看着汉语语言美感的磨蚀。翻译过程中必然要涉及思维与语言之间关系的处理。中西语言思维的差异,致使目的语读者难以完全体会到汉语独特的美感。尽管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语言硬伤还是会长期存在。在英语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感叹无可奈何"美"落去。  相似文献   
2.
贺耀萱 《文教资料》2013,(16):190-191,170
英语是艺术类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主要文化基础课程,但是,当前我国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效果通常不理想,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几乎脱节。本文主要针对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相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其教学规律和实践策略,目的在于进一步适应艺术类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贺耀萱 《科教文汇》2011,(29):69-69,7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人尤以汉语之美而深感自豪与骄傲。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少外国友人对汉语也表现出愈来愈浓厚的兴趣。令人惋惜的是,由于英汉语言表达的差异,原本美丽的汉语被译成英文时,汉语语言美感在英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磨蚀的现象,使得西方读者难以完全体会到汉语深刻、丰富的美感韵味。  相似文献   
4.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它实质上也是思维模式的转化,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而思维模式对语言转换的阻力很大,使得汉语美感难以忠实地再现到译文中,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译,汉语美感偶可挽留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本文主要以《牡丹亭》英译本为例,从中西思维模式的视角来来探讨汉语语言美感在英译过程中的磨蚀和保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