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人工智能、大数据不仅重塑人类生活,也在重塑学术研究。当前,计算社会科学、计算人文以至“计算X”正在如火如荼展开,计算法学由此应运而生。由于法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计算相遇、相融的时间较早,在经历了计量法学、法律信息学等发展阶段后,学术界往来反复地辩难,计算法学的相关概念逐渐被厘清,近年终于以计算法学学科的创立迎来重大突破。当计算法学不再需要通过不断为自己正名而具有学科支撑后,学界也将更加关注其实践的有效性。为了呈现我国计算法学研究现状,合理预测其发展前景,文章对近年计算法学相关中外论文进行聚类分析,最终揭示计算法学在数据集、算法以及应用等领域的重要成就,并阐释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为了厘清ChatGPT用户的认知和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提高ChatGPT用户的使用体验,促进ChatGPT的本土化,有效化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和公众带来的负面风险。[方法/过程]文章以ChatGPT用户使用意愿为研究主题,借鉴扎根理论研究范式,通过对23份访谈资料编码分析的方式,构建了ChatGPT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分析和探讨ChatGPT用户的行为特点和作用规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扎根理论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用户使用意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同时也证实主体因素、技术因素、信息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ChatGPT用户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与其他信息系统用户相比,ChatGPT用户的风险感知特别是职业风险感知尤为明显。结合上述分析,从人机和谐和社会稳定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夯实ChatGPT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应当注意防范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职业风险和技术风险,加强技术伦理道德建设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