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水稻,由于比普通栽培水稻具有更高的抗洪涝、抗盐碱、抗虫害等能力,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海水稻技术相关专利为基础,展开对海水稻技术的专利分析。结果表明,海水稻研发目前处于整体技术上升期;中国和美国专利申请量最多,是全球最受重视的技术市场;我国在海水稻领域的研究占有领先优势;对专利文献内容的进一步分析,表明通过基因工程实现海水稻育种是海水稻领域的研发热点。  相似文献   
2.
培育超高产水稻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水稻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先后于1981年和1989年实施水稻超高产育种和超级稻(后改称“新株型”稻)育种计划,但因其难度大和技术路线问题,至今都尚未实现。1996年,我国农业部设立“中国超级稻育种”项目,计划分两期,以中稻为例,第一、二期目标分别是:到2000年、2005年育成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3.
1998年10月10日,农业部和财政部在长沙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召开了总理基金项目超级杂交水稻选育论证会。与会专家们对袁隆平牵头的这一协作攻关项目一致认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他们预言我国可望在3—5年内育成超级杂交稻。 会上,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稻的指标是:培育生产100公斤/公顷的中晚稻杂交稻组合或日产90公斤/公顷的双季杂交早稻组合,且米质达到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抗两种以上主要病虫害。这个标准不低于国际上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回顾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主要专利成果。对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专利申请的申请趋势、专利有效性及专利寿命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杂种优势利用的不同维度对其专利申请进行了技术分析。希望通过对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专利成果的分析,为杂交水稻育种产业的研究、发展方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湘大地,曾遍涌几多风云人物,几多英雄豪杰。然千古风流浪淘尽,唯今朝俊杰各领风骚。犹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黄伯云院士、“送子娘娘”卢光琇教授等等科学家们,他们视事业高于生命,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湖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强有力地推动着“建设创新型湖南”的进程。在湖南省第9届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将从本期开始,以“喜迎党代会、创新在三湘”为主题,陆续推出袁隆平、黄伯云、何继善等45位院士、专家以及基层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先进事迹。报道他们的成功之道在哪里,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们不断地攀登科学高峰。要让湖南的山记得他们,让湖南的水记得他们,让湖南的子子孙孙永永远远都记得他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