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诗歌语体的隐性语义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歌语体是众多语体中变异较明显的一种典型语体、语义变化是诗歌言语变异的核心。前人对形式变异较为明显的超常搭配研究较多,对隐性语义变异却注意不够。本 一问题;语义本身具有的弹性为诗歌提供了语言基础,诗歌的隐性义变异大致从这几方面进行:1.管化;2、边缘义凸出;(1)表象义,(2)情感义,(3)社会化义;3、语义层次丰富;(1)现实意义层,(2)艺术涵义层,(3)美学一哲学意义层;4、词义的再生;(  相似文献   
2.
3.
儿童早期词汇-语义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几名儿童早期词汇-语义的跟踪研究,讨论了儿童早期词汇-语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儿童的词汇-语义系统经历了分离语词单位、词语理解和使用的互动、选取语义特征、形成语义场等过程。  相似文献   
4.
词义比喻引申的语言心理基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着重探讨词义比喻引申的语言心理机制,章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语言任意性和可论证性的看法,认为任意性是绝对的,可论证性是相对的,我们可以利用语言的相对可论证性寻求词义引申的线索。第二部分认为可以将比喻引申分三类考察:暗喻式引申、借喻式引申、潜喻式引申。第三部分分析了比喻义的转化过程,说明比喻义是通过词义泛化构建出比喻关系并最终形成的。第四部分探讨了比喻引申的心理基础,从儿童言语习得研究和模式识别理论获得支持。最后谈到比喻认知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论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对词义比喻引申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樊建波  何东升  邹立志  唐姝 《内江科技》2007,28(7):99-99,161
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凹坑缺陷管道的应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压力管道有限元模型,基于Von Mises准则,分析了凹痕对三通管道应力值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由于三通本身根部的应力集中,凹痕缺陷对三通管道的强度影响不大,不致引起三通承受压力的降低;相反相邻缺陷可能降低应力集中的水平,提高其承载能力;但凹痕对管道本体的应力水平具有较大的提高,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