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章旨在通过对广州地区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环境素养的调查研究,来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环境素养水平。结果分析可以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环境素养属于中等水平,且大学生的环境素养在年级、性别、专业、居住地等类别上存在差异。并针对调查结果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境素养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根据《韩非子·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可见自孔子死后,直至战国末期,儒家派别甚多。但八派之中,影响后世最大者,厥惟孙氏(荀卿)之儒与孟氏(孟轲)之儒。而孟子上与子思(孔伋)之儒、下与乐正氏(乐正克)之儒都有师承关系,所以从子思经过孟子再到乐正克,就形成所谓“思孟学派”。思孟学派的主要精神何在,可由孟子与荀子学说要点的对照比较而得知。我们知道,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和“礼”。从唯物方面发展了孔子的“礼”的思想的是荀子;从唯心方面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的是孟子。孔子论人性,只讲“性相近,习相远”。荀子则以为人性本恶,因而注重“礼义法正”的外部约束;孟子则以为人性本善,因而注重“善端扩充”的内部省察。应用到教育方法上,荀子注重“师法权威”,孟子则注重“启发诱导”。因此,孟子的思想,大体说来,其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从性善论出发的),其方法是内省的(甚至是神秘的)。这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