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永梅 《学苑教育》2012,(12):32-33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生命是各具风采的,作文指导也理应是张扬生命的,是个性化的。也只有个性化的指导,才能给作文教学一条优化之路,给学生作文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虽然学习者的内在动机是外语学习成功的根本 ,但内在动机离不开外在因素的促动 ,外部激励因素包括教师的素质、能力和整体形象 ,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之间的积极竞争 ,适当的表扬和诱导 ,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教材 ,以及适当的竞赛和考试等七个方面 ,它们对学者的内在动机起到了巩固和加强作用 ,与内在动机一起为实现成功外语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初中英语情感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情感素质的和谐发展。然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多地重视了教学的认知领域,而关乎学生思想品德、人生观形成的情感领域常常被忽视,从而使英语这门情感内涵十分丰富的学科变成了单调乏味的知识性的达标课程了,笔者通过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以及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认识到英语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管理中如何用慧眼识别人才、挑选人才;如何用制度保证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并且健康成长;如何在学校营造争优创先积极向上的校风校貌等,都对现代学校领导者的“用人之道”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管理中如何用慧眼识别人才、挑选人才;如何用制度保证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并且健康成长;如何在学校营造争优创先积极向上的校风校貌等,都对现代学校领导者的“用人之道’’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被应用在学校教学上.结合网络技术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已发挥其独特作用,而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为网络环境下的"软件设施"一发挥能动性的人,应当加强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变,构建新的模式.加强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打破了传统形式上的face-to-face的授课模式,在新的教改、课改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8.
(接上期)二、抓好期末评价与考试的改革期末评价与考试的内容、形式历来是老师、学生、家长最为关注的。科学地评价与考试对于确保课改实验顺利实施 ,引导学生、家长、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有重要的意义。1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即评价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命题时要遵循学科课程标准 ,题目难易适度 ,题量适当 ,既关注知识技能的考察 ,更关注实践与应用 ,使成绩考察成为一种激励手段。2 改进了测评方法。新的评价理念告诉我们 ,只凭一张考试试卷已经不能有效地衡量学生…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改革大学外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实际问题,即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任务设计需要考虑任务的真实性、难度、可操作性、趣味性等诸多因素;课堂上的任务应以“任务链”或“任务系列”形式出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强化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让学生有更强的思考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下,语文教学的目标有了一定的改变,而面对新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读思达”教学模式,改善现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此达到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标。本文先对“读思达”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随后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展开讨论,最终提出“读思达”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