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应与时俱进,对服务内容进行积极创新,如与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合作,由社会工作者为托管教育部门解决其难以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实践证明,社会工作者凭借其专业的方法和诸如小组工作等实践模式,可以为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
多角度叙述是文学作品创作中重要的写作技巧之一.福克纳在自己的作品中亦是多次用到多角度叙述。本文则以威廉姆·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文本,详述作品中隐藏在文字间的多角度叙述,并试阐释此种写作手法对于塑造人物性格产生的影响。以期达到读者对于多角度叙述写作手法的更深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调节的好坏往往会直接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儿童而言尤其如此。良好的情绪管理可以成为儿童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协调儿童与周围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能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世界,同时在生活中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这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研究基础上对实践观的传承和创新。马克思认为实践的主体是人类,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本文主要介绍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并阐述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基本观点,指明了马克思实践观对当代社会而言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代城市最迫切需要的已经不是物质文明的高歌猛进,而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和人的心灵居所的自在充实.海德格尔提出的“诗意地栖居”一说,强调了人应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处,除了物质家园,还必须为自己寻找精神栖所.城市在本质上是为人的,因此也就天然地具有了为人提供物质和精神双重栖息地的职责,这也是和谐城市的根本体现.本文从伦理维度探讨了构建和谐城市并使之实现“诗意地栖居”这一理想目标的方法,那就是大力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6.
大学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宿舍这一特定环境中,通过一起学习、生活、情感沟通所共同建立起来的关系。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关系着宿舍成员的幸福感指数,也直接影响宿舍的凝聚力。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的小组工作,可以为大学生处理宿舍人际关系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增强培养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步入老龄期的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发生一些显著的变化,并且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行为和生活,若调整不好,则还可能诱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乃至危机. 本文通过对影响老年人行为的主要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进行研究,进而主张老年人自身、老年人家庭以及全社会都可以运用优势视角理念,帮助老年人进行积极地自我调适,最终实现安度晚年、收获幸福的美好目标.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由于个性、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容易产生班级凝聚力松散的现象;对此可以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进行介入,帮助增强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继而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作为一个小群体,非常适合用小组工作的方法进行实践研究;小组工作亦可以帮助组员个体发展同辈关系,增强群体归属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