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学新生是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学习适应、自我评定、人际协调、情感定位等方面存有困惑,只有主动从各个层面加以调适,才能顺利通过“心理高考”。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伦理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崇芳 《资源科学》2004,26(6):172-174
1科学发展观:一种崭新的发展理念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和目标追求,但以什么样的观念来实现发展,则是世界各国近几十年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新的世纪,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25多年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在这"五个统筹"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统筹是一个尤其值得重视的方面.因为我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资源约束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的大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的选择,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必须考虑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可以说,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人口的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持.  相似文献   
3.
金崇芳 《资源科学》2011,33(11):2131-2137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从资源经济学角度看,人力资源的质量,即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受到政府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在论述构建农民工人力资本与城市融入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基础上,以陕西籍农民工为例,从人力资本角度,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人力资本中的健康状况、教育程度、劳动技能对城市融入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工作年限对城市融入的社会融入维度有显著影响。因此,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质量,以便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加快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教师文化刍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师文化是校园亚文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体校园文化具有导向、示范、整合、预警等功能,加强教师文化建设应从教师制度文化、教学文化、学术文化和师德文化等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金崇芳 《资源科学》2012,34(7):1369-1374
从资源经济学角度来看, 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人力资本, 是影响劳动力效率的重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 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采取耕地劳动比例法对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了估算, 并对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现状进行了简单地实证研究。分析显示, 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人力资本方面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陕西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且总体数量呈增长趋势;②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较低;③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结构明显不尽合理。因此, 改变陕西乃至全国经济过去多年形成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局面, 全面提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 既是体现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 同时更是实现陕西及全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大策。促进陕西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加强农村教育入手, 积极通过公共政策有效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及劳动技能, 充分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6.
面向农民工阶层的成人教育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一个处于城乡文化临界点上的中间性社会阶层,其群体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频繁变化性.面向农民工的成人教育既是农民工群体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又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外在要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只有进一步强化灵活多样、实用性强、适应性强的农民工教育培训,才能真正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充分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逃课的归因分析与矫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显性"或"隐性"的逃课现象是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导致大学生逃课的缘由很多,其中有社会环境影响、学校教育的错位、学生素养的相对缺失等.我们应该从教育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检测等方面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