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女性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为证明有效率及治愈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诊断的50例女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每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采取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选穴、治疗时间和疗程同治疗组。记录治疗1个月、2个月后患者经阴道妇科彩超情况、长海痛尺评分情况及妇科检查情况,判断其有效率。结果: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64%,显效率64%,治愈率0%;对照组总有效率52%,显效率52%,治愈率0%。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显效率80%,治愈率16%;对照组总有效率80%,显效率72%,治愈率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盆腔淤血综合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肝病科临床带教中效果。选取中医学本科60名学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及理论考核等方式评价其作用,结果显示PBL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临床问题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主动性,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废弃花生壳对Cr(Ⅵ)浓度为50mg/L的模拟水样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r(Ⅵ)浓度为50mg/L的50mL模拟水样,在25℃下,用粒径为2-3mm花生壳吸附剂用量为1.0g、介质pH值为1.0、吸附时间为300min处理废水时,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55%。吸附后的水中Cr(Ⅵ)浓度为0.224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标准。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花生壳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同时对吸附等温线及其模型的拟合进行了实验说明,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4.
空白     
当80后作家郭敬明因抄袭舞弊案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之时,习作者因曾经对他的痴迷而感到深深的伤害;其实也是对钟爱他的读者感情的极大亵渎。这无疑是对浮躁的时代所热衷宣扬的“成名要早”观点的嘲讽,而这倒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加强一代人道德品质的培养已刻不容缓。习作以“空白”为题别有深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钟璐 《科技与管理》2007,9(1):80-83
根据国际上近几十年来兴起的项目融资模式——BOT融资方式和ABS融资方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实例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指出两种方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融资中各有所长,应灵活运用,不应片面强调哪一种方式,而应区分阶段具体的情况,选择运用其中一种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融通资金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科技飞速发展、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来提高中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以及医患沟通能力,增强他们更新医学知识的能力,会有力地推动我国中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因此,规范中医专业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模式,是培养优秀中医人才的关键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也从来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我希望有更多的父母成为这篇文章的读者,因为它所记叙的是很多很多我的同龄人的苦恼和希望。天下的儿女各式各样,天下的父母更是千差万别。我一个人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写这样的文章,但是当我在同学当中谈论这个话题时,他们的苦恼、忧虑和他们那发自内心的纯洁的希望都一次又一次地让我震惊。我再也不能熟视那家庭中两代人的痛苦而  相似文献   
8.
教学查房是一种以现有临床住院病例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是实习带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解决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通过教学查房,能让学生有机会演示和验证自己的临床能力,并结合实例,带着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观察、发现、判断,以培养独立思考和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治未病"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健康养生医学思想,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健康养生越来越被重视,"治未病"理念是健康养生文化的灵魂,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探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思想,从完善政策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群众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多方位认识、培养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人才队伍、开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传承创新等方面论述如何进行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