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细胞组织工程学的发展,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骨科领域,而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在治疗骨缺损,骨不愈合等方面的效果已经在基础实验和临床实践上均得到了证实[1-3],其作用机制可能是BMP-2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并通过Smad通路及MAPK通路传导,并对骨组织的形成、生长和损伤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4]。基于这一作用机制,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研究重点放在治疗股骨头坏死领域,文章就近年来BMP-2治疗股骨头坏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骨缺损的处理、假体的选择及相关翻修技术。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2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其翻修假体的类型:全生物型臼和柄12例,全骨水泥型臼和柄3例,只用骨水泥臼4例,只用骨水泥柄2例,混合型假体2例,用原假体2例。需要植骨8例。结果:疗效参考Harris评分:优19髋(90分以上)、良4髋(80-89分)、可2髋(70-79分),优良率为92%。翻修的原因:假体松动9例,假体沉陷4例,假体脱位4例,感染2例,假体松动并周围骨折2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假体松动并脱位1例,假体断裂1例。结论:找出初次置换失败的原因,针对性的制定翻修方案,合理的选择翻修假体,具备一定的翻修技术及经验是髋关节翻修术获得成功最基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龄(〉7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2004.1-2013.10我院103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其中女性67例,男性36例,最大年龄102岁,最小年龄75岁,平均83岁。结果:术中、术后死亡2例,余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9年(平均3.5年),参照Harris法评分[1]优65例,良26例,可6例,差4例。疗效优良率达88.34%。所有随访患者无发生脱位,经复查X片,假体、髋臼完好无松动93例,髋臼磨损5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假体松动1例。结论:证实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减少患者卧床时间,早日下地负重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