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屈体分腿跳成俯撑的运动学分析,获得其运动学参数,进一步明确其技术概念和动作结构,分析正确技术动作的要领,探讨其变化的基本规律,为教练员运动员难度动作技术诊断及选材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蹲下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观点见解,并宽容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索。其次,运用语言艺术,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如讲授《苏州园林》时,教师可采用欲抑先扬的方法吸引学生,师:“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  相似文献   
3.
有氧运动与亚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亚健康的特点,分别从传统体育和非传统体育两个方面阐述了有氧运动对亚健康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引发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因素——血液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为切入点,研究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血液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使老年人血液纤维溶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和纤溶酶(PL)活性增加,同时还能降低α2-PI(α2抗纤溶酶)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g);对于老年人,性别差异对血液纤溶系统能力的影响较小。提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纤溶活性,加速纤维蛋白的降解,最终能有效地预防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以引发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因素——血液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为切入点,研究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血液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使老年人血液纤维溶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和纤溶酶(PL)活性增加,同时还能降低了α2-PI(α2抗纤溶酶)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g);对于老年人,性别差异对血液纤溶系统能力的影响较小。提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纤溶活性,加速纤维蛋白的降解,最终能有效地预防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高校设立运动训练专业已经成为高校体育的主流之一,也是当前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文通过对江西省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进一步探索江西省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为提高江西省高校竞技运动水平和推动高校竞技体育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双语教学是随着国际交流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而蓬勃发展起来的,它既代表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又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体育院系应根据自身特点,尽快制定相关政策,特别是要协调好学生、教师和教学改革三方面在双语教学中的关系,使它们协同配合、共同发展,使双语教学不断走向成熟,为竞技体育和体育科研造就国际双语人才.  相似文献   
8.
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纵跳时下肢关节内力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关节肌肉力矩在生物力学研究中是一个非常有价值且应用性颇广的参数.要获得关节力矩数值,需同步测量运动学和地面反作用力参数,并通过逆向动力学(Inversce Dynamic)过程方能求得.目的在于建立推估两种纵跳:直立(Counter-Movement Jump,CMJ)和蹲位(Squat Jump,SJ)时下肢各关节力矩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cural network,ANN),通过输入相对较容易测得的地面反作用力参数,推估下肢关节力矩(踝、膝、髋).以10位男性运动员为受试者,在测力台上完成两种纵跳,其所测得的地面反作用力参数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数据,以下肢各关节力矩为输出数据.经过网络优化后,所求得的最佳神经网络模型为"5-10-3模型"(即输入层有5个神经元;隐藏层为1层,有10个神经元;输出层有3个神经元).该模型所推估出的下肢各关节力矩极值相对误差均小于6%,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高达0.95以上,且在推估关节力矩曲线形态与角冲量方面的表现也十分良好,显示通过神经网络以地面反作用力来推估下肢各关节力矩的方法是准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健康男性大学生膝关节(屈肌和伸肌)经过长期离心训练后,在SIVC时(SIVC)心率(HR)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进行力量训练,实验组进行离心训练(持续训练10周、每周3次、8~12次峰值力矩的70%~80%训练、2~4组).完成训练10周后,分别采集受试者在SWC(最大等长收缩峰值的15%、30%和40%)时的HR及HRV(频域分析中的LF和HF).结果:实验组在训练10周后离心收缩时PT显著增加(P<0.05),等长练习的持续时间显著增加(P<0.05),但训练组在训练前、后HR反应模式和HRV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离心训练增加了肌肉离心收缩力矩和肌肉等长收缩持续时间,但并没有影响植物性神经对心率自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量化快速跑过程中下肢各关节力矩和各单块肌肉(群)肌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快速跑动作所起的作用.方法:同步采集8名优秀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时完整步态下肢运动学数据(300 Hz)、地面反作用力(1 200 Hz)数据和肌电图(120 Hz)信号,建立下肢肌肉-骨骼系统模型,应用中尺度序列二次规划拟牛顿线性搜索算法将快速跑时关节肌力矩优化并求解单块肌肉应力.结果:最优化算法所估算的快速跑时下肢冗余肌力变化与快速跑时肌电全波整流图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支撑期,臀大肌、腘绳肌、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应力水平较高.摆动前期,髂肌、股四头肌群(股直肌)、股二头肌短头和腓肠肌为主要做功肌肉.摆动后期,只有臀大肌和腘绳肌活动积极.双关节肌腘绳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在各时期的应力值均高于其他做功肌肉,且在整个步态中的应力峰值也显著高于其他肌肉.结论:下肢双关节肌腘绳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受两个关节复杂的交互作用导致应力值偏高,在快速跑时被拉伤风险较大.此优化算法为了解快速跑时下肢单块肌肉力量变化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方法,进而为分析快速跑肌肉功能和为专项力量训练的科学化及防止肌肉拉伤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