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钱净净 《精武》2012,(15):46-47
听课、评课走最常见的教研活动,它对体育教师之间互相切磋教艺,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研、教改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角色、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听评课关注的重点也应随之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属应体育教学发展的潮流,提高体育课堂听评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企业的区位选择行为,企业的区位选择行为决定于区域的区域性要素条件。中部地区在传统经济性要素如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布、市场潜力等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在现代非经济性要素如区域投资主体行为、区域产业聚集状态、区域创新环境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劣势。因此,中部地区应紧抓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外向型经济转型的大好时机,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打造产业集群,吸引与要素条件匹配的企业入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形成一定的产业梯度,并尽快改善劣势要素的状态,为将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准备。  相似文献   
3.
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了按照区域要素的禀赋来对不同区域进行区别开发的观点,这一观点符合众多的区域发展理论,但是如果不重视在区别开发过程中的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问题。忽视不同区域人的教育公平问题。必然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现存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和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入学机会不公平等问题。中央政府应该在改善这些问题上有所作为,文章据此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群体的利益变化受政策影响较大。以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建立城乡分离的初始均衡模型和包含劳动力流动的最终均衡模型后,通过对不同群体的均衡工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原城镇工人、进城农民工和留守农民的福利变化,可以看出促进工农业技术进步、有序降低农民工迁移成本及商品流通成本有利于促进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福利的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