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从《论语》的命名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关于《论语》的命名,迄今为止有不同的几种说法,本文把这几种不同的说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2.
形比句是比较句的一个类别,指谓语是形容词及形容词性成分的比较句。从调查的语料来看,东汉至宋时,差比类形比句句式的肯定形式主要有八种类型:XA焉、XA於Y、XA于Y、XA乎Y、XA如Y、XA似Y、X比YA、X比似YA。否定形式主要有七种类型:X无以A于Y、X未必A于Y、X非A乎Y、X不比YA、X不如YA、X不似YA。否定形式的用量要远远小于肯定形式。肯定形式中,“X比YA”型句式最终成为汉语差比类形比句的主要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3.
经济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七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就不仅仅是个发展经济的问题,而是一个囊括政治与经济、改革与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内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需要拓展思路,把各种经济现象、经济活动,放到整个社会大背景中,进行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对于汉语词汇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促使汉语新词的不断产生,可以引起汉语词义的产生或消亡,一些经济现象的淘汰会导致一些汉语旧词的消亡.同时,汉语词汇对于我国社会经济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我们要极力发挥汉语词汇的积极反作用,尽量避免其消极反作用,从而大力推进现阶段的经济建设.为了避免汉语词汇对于经济建设的不利影响,我们要不断加强汉语词汇的规范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鸱鸮》是诗经《豳风》中的一首禽言诗,对于诗中词句。历来多有解说。但此诗疑难之处颇多。不少问题,至少尚存争议。在此,本文也是略抒一孔之见。以求对诗训释有所裨补。  相似文献   
6.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要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法,利用物理新课程和新的评价方式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上古时.汉语就出现了诸多称数法.到了中古,汉语的称数法又进一步发展演变。《颜氏家训》中整数和零数有着不同的称数法。在这些称数法中,主要使用数量词,也使用非数量词,这些词语在称数时又有着不同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8.
《颜氏家训》里有大量的被动句,这些被动句有不同的类型。从总体上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一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其中,有形式标志被动句中,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这类被动句可分为"蒙"字类被动句、"可"字类被动句、"于"字句、"见"字句、"被"字句、"为"字句等。这些被动句基本体现了古汉语被动句的特征,也基本反映了南北朝时汉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兮”在《楚辞》中的句法位置有多种。句法位置不同,“兮”所表达的语气是有区别的。“兮”位于句中时,常常造成其后虚词的省略。  相似文献   
10.
古代涉"工匠"义的词语,名词较多,主要由单音词和双音词构成,其中双音词占绝大部分。由于受语言表达精确性和经济性的双重作用以及语言约定俗成规则的影响,古代涉"工匠"义名词一直处于一个发展与更替的动态系统之中,有的词语出现较早,有的出现相对较晚,有的逐渐消失,有的则直到清代甚至现代汉语中仍见使用。在现代汉语中,"工"、"匠"、"工匠"等仍见使用,但"工"、"匠"已经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以合成词的形式出现,"工匠"一词已经成为取代其他词语而独立广泛使用的最主要的涉"工匠"义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