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2.
陈穆 《物理教师》2011,(9):22-23
物体与弹簧相连接的动态平衡问题,可以说是高中物理力学中的“老、大、难”问题.“老”是因为逢考必有的“热点问题”;“大”是因为与其他问题极容易组合成较难的综合题;“难”则是因为弹簧的弹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给学生总是有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所以称之为“难”.本文关于“弹簧连接体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难点.笔者以为,如果用“等效思维”来突破这一难点则有着事半功倍之奇效.  相似文献   
3.
如何用有限的资金选购到一套声音表现不俗的音响肯定是广大发烧友共同关心的问题。就目前而言,能够享受到Hi-End音响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广大的发烧友都只能精打细算地选购搭配,都希望自己的音响器材在同等价格范围内是性能价格比最优的。但面对众多的音响器材不免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笔者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反复聆听比较,终于找到了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特点。数学又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数学思维能力是以数学知识为素材,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对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5.
别离(诗)     
你没有说过是否复返就消失在一个忧伤的雨夭最后一句话也道不出留恋却揉涩了我的双眼痛苦并非是难以打捞的珊瑚我懂得今天的离别就是明日的希望潇潇洒洒地向前行走吧遥遥的地平线后定有七色的彩虹别离(诗)@陈穆$四川宣汉县二中高中九六级2班 ~~  相似文献   
6.
考试中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则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考生一落笔就面对的是选择题,如何在一道比较复杂的题目上避免“死磕”,而不能无味地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就必须使用比较特殊的思维方法进行快捷解决。还有,高考结束后,虽然,权威机构第一时间发布标准答案,但在提供的答案,选择题都没有解答过程,为了更好地理解选择题解决过程的来龙去脉,笔者在考试结束的第一时间就今年江苏的高考选择题进行快速点击,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7.
陈穆 《物理教师》2012,(3):38-40
近年来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满分为120分,要在100分钟时间内做完15道题目(包括若干小题),显然,既要保证解题速度又要保证解题的正确率绝非一件易事,特别是分值为3分或4分的选择题,考生们往往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上花费很多时间,有时为一个选项或一个难点无法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叶序,尽管并不相同,但相邻的两片叶子总是不重叠的,即使同一枝条上的叶子,也互不遮挡,于是形成镶嵌式的排列,也被称为“叶镶嵌现象”。显然,从科学角度来看,叶片之所以这样排列,惟一的目的就是能使植物尽量多地承受着阳光与雨露,更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能维系它的生存。植物的这种现象,对我们当今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有着诸多的启示。著名的教育学家柯南特说:一个学校的质量,不是反映在一幢幢雄伟壮观的校舍上,而是反映在一代代教师的质量上。显然,教师队伍的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要打造和管理好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既然已作为一门正式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那么它就应享有同语、数、外等其他学科的同样的位置。本人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相关会议或讲座,并走访调查了很多学校,发现由于这类课程一无大纲,二无教材,三与高考不挂钩,四无“分数驱动力”且课程操作的随意性较大,因而这本应充满着勃勃朝气,蕴藏着广博而又深刻内涵的新型课程还迟迟不能被广大的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所接受,因而直接制约着课程的正常开展与实施,有的即使开设,却形同虚设,无法落实到实处,浪费了大量宝贵时光。本人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经过较长时…  相似文献   
10.
陈穆 《教学与管理》2002,(10):26-28
“研究性学习”既然已作为一门正式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那么它就应享有同语、数、外等其他学科的同样的位置。本人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相关会议或讲座,并走访调查了很多学校,发现由于这类课程一无大纲,二无教材,三与高考不挂钩,四无“分数驱动力”且课程操作的随意性较大,因而这本应充满着勃勃朝气,蕴藏着广博而又深刻内涵的新型课程还迟迟不能被广大的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所接受,因而直接制约着课程的正常开展与实施,有的即使开设,却形同虚设,无法落实到实处,浪费了大量宝贵时光。本人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经过较长时间的冷静思考,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制约这一课程开设的瓶颈因素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