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1.
“岗底模式”科技扶贫机制创新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将科技扶贫项目与当地自然、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将外部支持和内源发展有效衔接,走出一条自我脱贫,参与式内源发展之路,创造了扶贫开发和保护生态相结合的“岗底模式”。从政策观念、扶贫理念、治山理论、技术方法、经营管理五方面,建构了“岗底模式”科技扶贫机制创新模式。对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参与式扶贫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依据河北省人力、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特点,分析了依靠科技教育推动种植业调整取得的成效,科技教育发展滞后对种植业调整的制约,并就如何依靠科技教育手段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协同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术推广是科学技术转化成实际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国家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导、多方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业推广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运用超循环理论,对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中的各组织机构和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构建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的超循环系统,分析该系统的主体和客体的运行职责及障碍。  相似文献   
4.
由于农业技术及农业生产本身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及经济外部性,就决定着多数领域的农技推广服务难以物化且不适合有偿购买。因此,同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农业推广的主要推动力量仍然是政府所提供的具有普惠性质的公益性推广服务。但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烙印——农技推广不同层级和部门间缺乏协调互动、职能分工模糊不清、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依然深刻影响着我国农技推广事业的实效。本文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农业推广体系的运行经验,结合协同治理思想和组织设计原理,对我国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架构进行分析及优化,以期为我国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