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书学习,主要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写作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佳途径。那么怎样创新?讲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原文】绝唱严阵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  相似文献   
3.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怎样才能深刻地领会一篇文章?宋代学者陆九渊提出了一个阅读法则:知人、知世、知体式(体裁)。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他的思想。鲁迅小说《故乡》通过对故乡20年代前后的对比描写,写出了故乡反而不如以前的景况以及人们的思想变化,反映了旧中国广大农民的痛苦生活,批判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并对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寄予了满腔的同情。如果对主题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显然是不深刻的。鲁迅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痛恨并号召人们去推翻几千年来压在人们头上的封建制度。他认为推翻封建制度关键是唤醒民众觉醒。于是,他弃医从…  相似文献   
5.
人生活在世上,总会多多少少积累经验。但一般的人只是把已有的经验运用到同类事物身上,去解决在做同样事情中遇到的矛盾。如果能把从甲事物身上取得的经验用在不同类型的乙事物身上,那就会取得质的飞跃。这就叫做经验转移。  相似文献   
6.
准确翻译文段内容是正确解答文言文题目的前提。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如果我们能了解并借助一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将使翻译更加顺利,译文更加准确。下面结合初中课本中的一些实例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7.
阳光地带乔叶[原文]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我把被子抱了出来,晒在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已经  相似文献   
8.
我们说话写文章哪该先说,哪该后说,都有一个先后次序。如果弄颠倒了就会影响表意,让人看不懂。有时还会产生歧义。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按照事理逻辑安排次序1.时间顺序。例如: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的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  相似文献   
9.
10.
说话写作要保持思路顺畅,条理明晰,就要求语言连贯通畅。要使语言连贯,有九大要求。一、陈述的对象要保持前后一致。一个句子长,分句多,陈述的对象要一致,即主语要能贯穿到底。如:①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