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高莉娟 《科教文汇》2009,(13):119-119
本文通过介绍语境、会话含义、关联等一些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语境、关联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对话语理解的作用和影响,探讨了结合语境。寻求关联,正确地理解言者话语的真实含义的语用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研究未有对直接参与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治理中的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调查。本研究对失衡程度最为严重的J省的县(市、区)分管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乡镇书记(街办主任)和乡镇(街道)分管人口计生的领导进行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认知调查,以期从政策执行者的角度探索治理五年来的经验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实施人文奥运理念需要应对采自现实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西方体育文化的主宰、奥运相关官员的腐败行为、屡禁不止的兴奋剂事件、文明素质的差距、金牌情结的纠缠等等方面.文章提出:一方面要崇尚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另一方面要以积极务实的精神面对来自现实的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4.
音乐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是产生美好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教育  相似文献   
5.
作为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的一项公众宣传倡导活动,应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别敏感性。通过对124篇几乎无法脱离现实的征文文本的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发现:性别歧视的话题聚焦于受教育差异、家长偏爱、出生性别比失衡等;在反对性别歧视的同时,也含有部分混同性别歧视与性别平等的内容,部分对女性的成见聚焦于四类刻板印象。与征文创作者座谈发现:活动的参与者多为女性,家庭和校园里仍存在男性偏好,对性别平等的未来喜忧参半。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宣传活动,更深远的宣传倡导目标应是:改善教育环境下的性别不平等,改变日常生活重男轻女的情结。  相似文献   
6.
由失独家庭所带来的问题不仅对微观层面的个体家庭造成不良影响,也对整个国家带来较为严重的社会隐患。赣州市L县失独家庭面临情感受损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家庭关系紧张、担心老无所养等问题,建议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支持体系,从加快失独家庭立法进程、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完善救助基金和养老保障制度、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来加强对失独家庭的救助。  相似文献   
7.
生育性别偏好的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是从政府、市场、社区、家庭等层面分析性别不平等的状况及其对性别偏好产生的影响;各层面中存在的传统性别文化制度如继嗣制度、婚居制度、养老制度、继承制度、社会分工制度等制度的特密交织强化了上述机制形成的男孩偏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