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各国文化   8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的古桥     
卞利 《寻根》2002,(3):65-74
地处安徽、浙江和江西三省交界的徽州,境内山脉纵横,绵延起伏,峰峦叠翠。黄山和道家名山白岳(即齐云山)横亘其问。位于绩溪境内东北走向的翚岭,既是该县岭南、岭北的界山和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同时也是徽州得名的主要由来。而“徽”字本来就有美好、高耸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徽州文书的由来及其收藏整理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利 《寻根》2008,(6):4-14
作为徽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徽学学科的主要构成,上个世纪发现的南宋至民国年间近50万件(册)徽州原始文书,拥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那么,这些文书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流传的呢?其种类和主要内容有哪些?收藏情况又如何?对此,我们很有必要加以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3.
徽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学科归属和定位十分重要。徽学是一门以徽州社会经济史特别是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为主体,综合研究徽州整体历史文化以及徽人在外地活动的历史学科。严格意义上说,徽学应当归属于历史学的专门史研究范畴。正是中外交流的开展,才使徽学最终成为一门学科,并逐步走向成熟与繁荣。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门新兴而稚嫩的学科,徽学的科学内涵、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建设还存在许多争议。对此,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遵循徽学研究的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文章认为:徽学主要是以徽州社会经济史特别是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为主体,综合研究徽州整体历史文化以及徽人在外地活动的一门新兴学科。就学科性质和归属而言,徽学应当属于历史学中的专门史或历史文献学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永佃权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土地租佃关系中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它肇始于宋代,明代中叶以后到清代前期逐渐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行。在江南地区中,又以江西更具代表性,所谓“唯江(西)省田亩独有田皮、田骨之分,而南(安)、赣(州)、抚(州)、建(昌)为尤甚”。但是,江西地区永佃权产生的时间问题,却是自乾隆以来即成为一个令史家颇难索解的历史疑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海内外徽州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批珍贵的徽州乡土文献逐渐被发现、搜集和整理出版。安徽省图书馆(以下简称"皖图")收藏的明末徽州府歙县知县傅岩著录的《歙纪》就是这些众多徽州乡土文献中极其珍贵的一部。一、《歙纪》的版本、作者及其校刻《歙纪》傅岩撰,明崇祯新安(即"徽州"。下同)吴氏刻本。全书共十卷(其中卷三有目无文),线装四册。每半页八行,每行十六字(其中卷一每半页五行,每行八字)。白口,单鱼  相似文献   
7.
卞利 《寻根》2004,(2):50-55
徽州多祠堂。清代徽州先贤程且硕在一篇从扬州返乡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徽俗,士夫巨室多处一乡,每一村落,聚族而居,不杂他姓。其间,社则有屋,宗则有祠,支派有谱,源流难以混淆。”千余年来,在徽州这样一个聚族而居的宗族社会中,宗族为了团结族人,不仅在经济上广辟族田,而且还在精神和心理上,以建立和拓展祖先魂魄所在的祠堂为纽带,增强宗族血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相逢何须通姓名,但问高居何处村”,徽州的祠堂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开始大规模地被兴建起来。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我接触了一部发黄的明代典籍,专门描写徽州祁门某村宗族组…  相似文献   
8.
卞利 《寻根》2004,(6):74-80
2000年11月23日至12月2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宣布,以黟县西递、宏村为代表的中国皖南古村落等4个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皖南古村落因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而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又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体现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建筑群,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长江以南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依山傍水的村落选址、粉壁黛瓦马头墙式的徽派古民居建筑、水口…  相似文献   
9.
徽州的民俗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徽州民俗简单介绍的多,理论阐述的少。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从徽州民俗的内涵与分类、徽州民俗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和徽州民俗的基本特征等方面,对徽州民俗作一理论上的探讨,从而构建了徽州民俗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
卞利 《寻根》2002,(4):51-59
徽州西鄙重镇祁门,有一个沿袭明清时期的村庄都图建制的六都。由于六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故而祁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即“小小祁门县,大大六都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