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各国文化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啸声教授生于1926年,1992年8月因病逝世,享年66岁。毕生从事史学教学与研究。1986年在我区夏县召开纪念司马光逝世九百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先生不辞劳苦,应邀专程由武汉湖北大学前来,亲临盛会,本文即先生此次带来,今特予发表,以飨读者,并作为对先生的深切悼念。  相似文献   
2.
寻梦墨西哥     
日前,墨西歌驻华大使馆举办新书《寻梦墨西哥》首发式。中国化部、外交部、国家新闻出牌总署、河南人民出牌社、部分拉美国家驻华使节及中国艺术界、化界知名人士、研究拉美化的专家、学、记百余人出席该书首发式。  相似文献   
3.
近人徐珂辑录的《清稗类钞》,一九一七年初版,—九一八年三版,商务印书馆印行。该书第六册战事(上)辑录了《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一文。该文歌颂了一八六○年北京西郊海甸谢庄人民,在十九岁女青年冯婉贞的率领下,自发地组织起来,抗击英国侵略军,保卫家乡的英雄事迹,表明了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和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文》(修订本)第三册,选用该文(改题为《冯婉贞》)作为教材,对学生进行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完全应该的。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法国文豪雨果在中国受到的尊敬和热爱,非比寻常。雨果毕生的著作,不论戏剧、诗歌,还是小说或论文,几乎全部被译成中文。然而,中国读者对作为一位出色画家的雨果却不甚了解,对此,的确少有提及,甚至更无具体细致的介绍。值此雨果诞辰200年之际,说说“画家雨果”。雨果的绘画,全凭自学。雨果并无意做一名画家,他只是将绘画作为丰富自己的一种手段,并以此自得自乐。雨果一生多次旅行,不论幼时随父辗转意大利、西班牙,还是19年流亡生涯在布鲁塞尔或太平洋英属小岛的游历,他均喜欢观赏风光,寻访古迹。19世纪30年代,在这段时间的旅行中,雨果开始认真速写,以铅笔或钢笔记录眼中所见,心之所爱。现藏巴黎雨果故居的《杜埃的警钟楼》 (1834~1836)便是当时的作品。从那时起,雨果作画便一发不可收。雨果热衷于中世纪后期的哥特艺术,对那时遗留下来的要塞古堡尤其着迷,且终生描摹不辍。在这些作品中,有许多对景写生的,如《欢乐的城堡》(1840~1842)或同期的《黑夜呐喊城堡》,也有许多是想象杜撰的,如1847年重画的《老鼠塔楼》和1866年《莱卡斯凯灯塔》。可是,不管写生或杜撰,雨果作画一如作文,都强调气氛的渲染和情感的宣泄,以人情的喜怒...  相似文献   
5.
啸声 《寻根》2008,(3):114-117
中国艺术作为世界上一种独立的美学体系和表现体系,具备数千年的优秀传统。从商周青铜到秦俑汉石,从南北朝石窟的佛教艺术到唐宋五代的山水绘画,特别是宋元以来文人画的兴起,到明清之际登峰造极……都使这一中国传统在历史演变中,  相似文献   
6.
《岳阳楼记》最能体现范仲淹宏大抱负的一段文字是“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优。然则何时而乐耶7其必日,‘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这段文字的关键所在是“古仁人之心”。“古仁人”是指谁呢?历来注家没有提及,《范文正公集》(《正谊堂全书》作《范文正公集》,《四部丛刊》作《范文正公集》)中也没有明确记载。当今注家往往就“古仁人”的字面含义,加以解释。例  相似文献   
7.
总的说来,在中学各门学科中,语文这门学科是比较活跃的。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是艺术,也是科学。这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它抓住了问题的实质。艺术必须  相似文献   
8.
随着神州奋进的铿锵鼓点,随着民族腾飞的昂扬节奏,胸怀党的十六大盛会带来的满腔豪情,我们迎来了新世纪的第3个年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