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各国文化   3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论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其文化意义屈小强一、中国佛教的"本末会通"入唐以后,特别是进入中唐以后,伴随着中国佛教各大宗派建构的完成和佛教内部急剧出现的两极分化(即出现了平民僧侣阶级与享有特权的贵族僧侣阶级)以及国内政治形势的大起大落(以"安史之乱"为典型...  相似文献   
2.
在“大漠孤烟直”的深处,有一座希腊文化、犍陀罗文化、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华本土文化交汇的艺术殿堂———敦煌莫高窟。①它的全盛时期是在隋唐,现存500多个洞窟,这一时期开凿的即达300余个,占了总数的60%以上。这里壁画金碧辉煌,彩塑摩肩接踵,人物形态逼真,色彩瑰丽斑斓,布局错落有致,场面壮观恢宏。其大者如唐大历十一年(776)李大宾营建的第148窟,彩塑群像主尊涅般木像长约15米,像后站立72身弟子像,各呈悲容,栩栩如生。最高者如建于武周延载二年(695)的第96窟“北大像”,达33米!建于开元年间(713—741)的第130窟“南大像”,也高26米。在敦…  相似文献   
3.
鱼崇拜是傍水而居的部落—部族民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渭河流域都可以找到其遗存。当成都平原还是一片水域之时,羌一蜀部落中的一支从茂汶盆地东南下,进入成都盆地来捕鱼,形成传说中的鱼凫。在维持旧业的基础上,渔人部落开始在丘陇上试行耕种,逐步拓展,终至于开辟了成都平原。建成国家。成都平原当时乃是食盐匮乏之地,蜀国建立后得以发展、昌盛以及延续一两千年,直接得益于巫戴国和巴人的食盐供给。而二者之同的矛盾和摩擦在客观上促进了蜀国的进一步东进。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蜀人练就了善刺弓弩、造船、驾航、熟水性的本领,形成了兼容并包、广采博取的人文特质以及独立不羁的创新意识与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4.
关于古代巴蜀的图腾,有说巴部族图腾是芭苴(即芦苇——川东盛产的芭茅),是蛇,是白虎,是五龙(白龙)……而对蜀部族图腾,则又分出“蚕”说,“杜鹃”说,“鹿蜀”说,“鱼凫”说,“大石”说等。实际上,根据考古材料和对非洲、大洋洲、北美洲现存土著部落及中国现存边远少数民族的民族、民俗调查报告来看,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氏族部落,历史上都有不可仅有一种图腾(如果承认他们确有图腾信仰的话)。因而,很难将某一动物或植物说成是某一民族或氏族部落的唯一图腾。不过,从古代巴族和蜀族在今四川境内的发展史以及居于古代巴蜀境内(包括云南、贵州、陕  相似文献   
5.
三星堆的海贝和铜贝□屈小强三星堆文明是迄今为止我们知道的古蜀人在从“野蛮时代高级阶段”步入“文明时代”以后所创造的长江上游流域最早的奴隶制文明。在这一文明时期(其鼎盛阶段相当于中原的中商至晚商时期),三星堆蜀人商品贸易或者说三星堆商人所使用的货币是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