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各国文化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老房子     
家里的老房子要拆了!我应父亲的要求急急往家里赶,一路匆忙。走到村口那口老井的旁边感觉似乎有点陌生,但老井在,核桃树在,磨得光滑的石条凳在……就连石槽里也一样泡着洗得干净的萝卜。从我记事起它们就在那里,没有改变过。我平静了一下心情,安慰自己是许久没有回家突然觉得生分了。村口离我们家还有一段距离,由于正当午,一路没有遇到什么人,安静地走了一阵,我才发现脚下的路变了,是平整的水泥路,  相似文献   
2.
彭琼瑶 《大理文化》2021,(8):后插2-后插3
6月22日,大理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苍洱百年红"书法美术作品展暨"永远的母亲湖"《洱海相册》图片展开展仪式在州群艺馆举行.州委书记杨国宗出席开展仪式并宣布作品展开展.州委副书记、州长陈真永致辞,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牛燕主持仪式.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剑萍,州政协主席朱建斌,州政府副州长李泽鹏,州政协副主席陆璐出席开展仪式.  相似文献   
3.
彭琼瑶 《大理文化》2014,(12):95-101
正第一次亲密接触2014年8月,中元节过后第二天,我终于和李彩凤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写下这段话,我在心里长长舒了一口气,作为弥渡人,李彩凤是我心目中的能人、名人,一直都有想认识了解她的渴望。最早见到她是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之窗·小河淌水的地方》这一档栏目上,当时我还在上初中,相信大多人也都是通过这个节目知道而且记住了这个唱调子的"老妈妈",在之后的十多年间,她一路把山歌唱到了省城,唱到了北京,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弥渡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调子客"。偶尔  相似文献   
4.
彭琼瑶 《大理文化》2011,(7):110-112
在全国许多地方,诸如陕北、山东、河北一带,毛驴肉都是独具特色的传统食品和地方名吃,云南也不例外,更有意思的是最开始食用驴肉的故事也是发生在云南。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某次蜀军用毛驴拉运粮食,恰逢连日暴雨,粮车翻到河里被水冲走了,将士饥渴难耐只有宰杀毛驴炖汤充饥,却发现驴肉比平时吃的猪肉、马肉更加鲜美。  相似文献   
5.
2022年1月15日,"心耕砚田"——大理州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成员作品展在州图书馆开展. 2020年12月,大理州书法家协会新一届理事会换届后,理事会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书法经典"为己任,扎实推进协会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家三毛在《我的三位老师》中这样回忆韩湘宁,"一个不用长围巾的小王子,夏日炎热的烈阳下,雪白的一身打扮,怎么也不能再将他泼上颜色。"文章写于1985年,当时韩湘宁已移居纽约18年,三毛也结束了流浪的生活回到台湾,在  相似文献   
7.
味道弥渡     
彭琼瑶 《大理文化》2011,(10):86-88
一直觉得生在弥渡是很有福气的,一年四季不冷不热,一天过日子不急不躁;山上有树,河里有水;小伙子帅气阳光,姑娘个个温柔爱笑……所谓"到了弥渡,不想媳妇"可不是徒有虚名的。而我是一个"好吃"之人,每每跟人提起家乡的千般好万般好时总会不自觉  相似文献   
8.
百年沱茶     
赵泽  涂序波  彭琼瑶 《大理文化》2011,(11):76-96,119,126
这座山,那座山,三座茶山;这边树,那边树,六棵茶树;这边叶,那边叶,九片茶叶。三个小伙子来栽它,三个姑娘来采它。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藏族民歌《夸赞调》五千年神州文化缺茶不可,百余载普沱精魂当数下关。——著名书法家都本基又是一年石榴花红。2011年的红5月,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喜临门:下关沱茶荣获"中华老字号"  相似文献   
9.
彭琼瑶 《大理文化》2021,(4):后插1-后插2
3月1日,大理州文联为华兴集团华纺创意园授牌,设立"华纺1958文化创意园大理州文艺创作基地",并作为该创作基地的业务主管单位.大理州文联领导及大理州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的艺术家代表及华兴集团领导、企业员工参加了授牌仪式.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大理文化》全年12期共刊发散文46篇,近40万字.我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再回顾看这40万字,连日的秋雨陪伴着我的这一次阅读,一篇一篇,那些文字连同绵绵雨丝在我心里汇集成一条小河,我一次次闭上眼睛,想象我也是那小河中的一部分,可以是一片落叶,可以是一粒泥沙,可以是一只蝼蚁,无论以何种形态出现,我都能全身心地把自己完全交付给那条河流,在途中,我会看见山河湖海、日落炊烟,最终被引向开满鲜花的大地与家园.这样的阅读体验无疑是愉悦的,因为散文写作需要真诚、自然的情感浸润,所以,每一次的阅读就是一次和作者交流谈心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甚而都不需要刻意地带入和引导,文字的挨个出现从容优雅,彼此间的距离感幻化为无,和作者一起沉迷于对大地万物和内心家园的赞美与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